对于今年的普洱茶来说,四月伊始,便已进入采茶的盛季。
当鲜嫩的芽叶,一夜之间充满茶园时,便有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采茶人,在其中若隐若现。或者是树梢,或者是树根部,又或者是穿梭于这颗与那颗茶树之间。
每个采茶人,对于手指间的一芽两叶,总有着一股近乎对神明的敬畏。这不仅是简单意义的一种“饮品”,于他们而言,每一片芽叶,是能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的所在。
时间不断流逝,当初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做的选择,早已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了一种信仰、文化。所以,每个制茶的人都会认真、严谨的对待手中的每一片芽叶。
接触茶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想要去到茶山,而茶山上,随处可遇对茶叶心怀诚恳的人。大叔告诉说,他做茶做了四十多年。
四十多年里,不断重复的事是:鲜叶从茶农手中接过,摊晾,杀青,揉捻,晾晒。
如今他已经老了,再也炒不动那几公斤重的鲜叶了,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如今新教的徒弟,已经快能出师了,虽然炒茶这件事,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力量。
老师傅已经老了,但新的炒茶人还在不断出现。一种对于茶叶的传承,就在这件小小的初制所里,在一个个铁锅翻炒的深夜里,不断更迭、延续。
开始理解,“想要弄明白茶,就必须去到茶山”这句话。
因为真正关于茶的道理,都隐迹在茶山深处,藏在每一片茶园、每一个制茶人身上。接触他们,便是在读懂茶叶,读懂那些传颂已久的茶文化。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