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诚斋集·习斋论语讲义序》中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读书者,否也。《国风》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荼”即为茶,唐代以前无“茶”字,言茶常以“荼”代之。
《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也称茶为苦荼。这里,杨氏把读书的辛苦比作“荼”,把读书的受益比作“荠”,可以说是一个新奇的比喻,非源于心得而不能道之。
在古代,对于文人骚客来说,饮茶与读书是一样的风雅。书室之内,点燃一柱香,煎起一壶茶,柔和的香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室外的老松也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与炉上茶壶的煮沸之声互相应合,“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闭户著书真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麟”两副联语的妙趣呈现无遗。这种意境很古典,很儒雅,也很温情,拿我们现代的一句话说,就是“有品位”。
平时工作、生活之余,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房,桌上放一杯热茶,手捧一本爱读的书,喝一会儿茶,看一会儿书,想一会儿事,说品位谈不上,至少是很惬意的。渐渐地,我把读书与喝茶联系在了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对吾浮浅之辈只能谓以“喝茶”,不敢狂曰“品”字。因为品茶是艺术、是学问、是极其讲究的。古人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或于竹影窗前,或坐落花树下,慢慢饮啜,且耳能听泉瀑之声,目能断飞鸿之影。
但在我看来,一个人在书房喝茶、看书,也可称之有神有趣有味。静静地看茶叶在水中缓缓地舒展,不自觉地想起“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默默地看书,不自觉地“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更能激发灵感“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
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习惯:凡读书时,总要沏杯茶放在一旁,或者喝茶总要找一本好书翻看。没有茶相伴,不忍翻开书页;没有书相随,喝茶便少了点滋味。
手捧书本静坐喝茶,一种心情如水的感觉和隽永宁静的心境令人神醉情驰,尤其看到精彩处,轻轻呷一口茶,留在口中回旋,书韵茶香交融,时间仿佛凝固在这一刻,一切哀乐悲欢、阴晴圆缺都消失了。这种习惯是好是坏自不待说,但它既然成为了一种习惯,也就很难改变了。
喝茶醒神,读书清心。在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中,能够在忙碌之余,远离浮躁,喝一杯淡茶,读一本好书,以平常心漫步人生路,不也是一件快事吗?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