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家|摹改影瓢,对于审美的态度就不应该扭扭捏捏

2020-04-21 zsdown520  642  收藏  管理

纨家|摹改影瓢,对于审美的态度就不应该扭扭捏捏

本人对于喜欢的东西,都愿意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去作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说早在2000年家家户户都只还在骑自行车的时候,我花了2套房子的价格买了一辆富康车,跟着国内拉力大咖徐浪们一起玩改装。

后来,又跟着玩HiFi,改音箱改前后级;单反相机的镜头,也都自己上车床改过转接环;喜欢什么就改什么,仿佛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看不惯,一个字:改!两个字:改他!

改得好与不好,另说。这个改的过程,于我来说,其实就是个把原素材分解再学习再堆砌的过程。结果其实并不重要,这个过程,尤其是学习后得到的过程,快乐无比。

改紫砂壶型,也是最近这几年玩的一个小方向,一开始是改小杯子小碗,后来试着向各位工手提意见,不一定提得对,但得提。做坏了就自己吞下去。

改这一把李寒勇的影瓢,是基于第一眼看着就觉得这个壶型非常 巴适 ,但总觉得哪里不顺眼,于是大胆的想法就蹦出来了:我要改了它!

石瓢壶是紫砂壶最为经典的器形之一,从诞生到其发展演变,几乎每一代的壶艺大师都曾做过此款壶型,以各自独特的神韵美感,和而不同地在紫砂历史长河中绽放光芒。

以标准三角形为基础造型,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石瓢壶,除了有壶艺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先生的景舟石瓢之外,还有徐汉棠大师的汉棠石瓢,以及其他诸如高瓢、矮瓢、满瓢、抽角瓢、四方瓢、六角瓢、扁瓢等。

李寒勇1974年生,1991年入紫砂工艺厂,历经严谨的基础训练,善于手工筋纹器与大度光器紫砂传统之创作,筋纹器作品节奏有序,纹理精巧,逸趣率真。光素器作品线面流畅,口盖严密,古朴端庄。2004年进南京艺术学院深造,使其创作思路更深遂辽阔,作品妙筑屡出,可谓是中青代之紫砂传人。

摹改|影瓢

李寒勇的影瓢,可谓是石瓢变形款的一股小清流,下宽上窄中收腰的造型,使得整把壶,既具有石瓢本身该有的神韵,更具江南婉约小清新的优雅腰线。

但是整体看来,特别的辨识度不是特别高,身筒略臃肿,筒高与筒身的比例不是特别恰当,当然,这个跟每个从的审美追求以及角度不尽相同有关。李寒勇的这把影瓢作为首创作品,不得不说本身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既没什么突出的优秀之处,但也没什么大的缺点。

之所以要摹改李寒勇这款影瓢,实际上是黑鱼自己对于原作影瓢细节上的一些不同看法,比如说腰线,底部圈足的泥片高度,把的弯角度,流的高度,以及弯流的出水方式等,一方面要照顾壶本身的实用性,二来要契合整把壶的艺术构势。

能见众生便是如来,不易匠心方得始终。

可以看到,改进后的影瓢,在身筒的腰线处理上要更 立挺 一些,整个壶的势可以做到比较稳的状态;流稍稍加长了大约1.2mm,内斜削出水口倒呈角为110度,这样更有利于配合盖上的换气口施压,使得出汤更有力,水柱更为集中成圆;而把的处理上,更是把勇瓢的 卩 单耳旁改为 三角插腰 款,使得整把壶更为协调和谐;截盖的泥片加厚到3.5mm,盖纽为平直纽略往上提,类似古称砣的砣耳,更具金石韵味。

摹与改,应该先摹好,再来改,保持好心态,备好银子,这是我给玩壶人的建议。(文章来源:一山茶;作者:黑鱼)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网络高级评茶员个人微号:6480348 交流学习。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