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传统制陶工艺和浓郁饮茶习俗的历史传承

2020-04-21 zsdown520  368  收藏  管理

宜兴紫砂:传统制陶工艺和浓郁饮茶习俗的历史传承

陶器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成果之一,中国陶器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原始社会的彩陶和黑陶;商代的白陶、硬陶、釉陶;汉代的近代瓷的釉陶;西晋的青瓷;唐代的彩陶;宋代的紫砂陶;明代的青化、五彩瓷器;清三代瓷器等都驰名中外。在英文词典中,陶瓷和中国是同一个单词CHINA ,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有 陶瓷王国 的美称。

紫砂器是指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赤褐、淡黄或紫色。紫砂器肇创于宋代,明中叶后始为盛行,其中又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最为著称。明代时宜兴紫砂名家辈出,紫砂茶具广受欢迎。到了近现代,随着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制造技术的提高,宜兴紫砂陶艺已愈加精妙。东南亚各地对于紫砂的喜爱,也为紫砂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宜兴的紫砂器以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质新颖和纹饰多样而形成特色。艺人们对选料炼泥特别重视,所用陶土一般要经过窖藏、淘洗等工序。成品颜色呈现朱砂、暗肝、雪莉、松花、豆青、轻赭、淡黑、古铜等色调。造型能根据自然界中的鸟兽瓜果的形象进行塑作,并施以丰富多样的纹饰加以美化。

宜兴远在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陶。宜兴鼎蜀镇窑场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已经大量生产陶器。近年来在文物普查中作中,考古学家陆续在宜兴的鼎蜀、张诸和杨巷等地发现的大量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氏族社会,这里的先民就开始从事农业和制陶业劳动。在归径乡的南唐村,骆驼墩,邮堂乡的西溪村先后发现了距今5000 600O年的原始文化遗址。在这些遗址上,与石器一起出土的有大量的夹砂土陶,泥质红陶,白衣黑陶和灰陶的碎片,器皿的成型方法基本上是手制,也有轮制的,较晚的泥质红陶上面,可看到简单的方格纹。在宜兴的杨巷、鼎蜀、张泽、新芳等地的父系文化遗址中(约4000 5000年前)出土了大批古陶器,其中有完整的红陶鼎,大部分为日用器皿,造型多样。

1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土窑址的发现,证实了宜兴紫砂宋代已有。《宜兴羊角山古窑地调查演示文稿》所下的结论为: 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 并引用梅尧臣诗句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认为宜兴紫砂器已获当时嗜好饮茶风尚文人的称颂。

宜兴紫砂壶到底源于何时,确切的起始年限有待考证。但几千年制陶历史和当地先民的长期好茶的浓烈氛围无疑是紫砂壶得以萌芽、发展乃至兴旺的最坚实土壤。

注: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网络高级评茶员个人微号:6480348 交流学习。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