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刻帖 清代刻帖前期以宫廷为盛,据《国朝宫史》和《续国朝宫史》记载,其镌刻法帖有百种之多,大都是乾隆时所刻。其中有集历代名家书法的丛帖,更多的则是康熙、乾隆个人的专帖,还有大量的是联句诗。 《三希堂法帖》 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宫廷刻了第1部丛帖,即《懋勤..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曾先后多次巡行天下,所到之处立碑刻石,宣扬功德。秦刻石原有6处,为丞相李斯所书,是为标准的秦代小篆。但因年代久远,四处刻石早已亡佚,现仅存《泰山刻石》10个字,《琅琊台刻石》十几行,且字迹剥蚀。 秦时小篆可分两种,一种为权..
“妾徼”玉印,东汉,印面2.1×2.1cm,通高1.4cm。 此为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妾徼”,二字并列,其篆法尚精,而布局稍散。印台四垂直面各有一组减地凸起的窃曲纹饰,台面向上敛成斜坡状,并微有下凹成弧形,其上布满阴琢的..
东汉延熹七年(164年)十月立。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六字,无撰书者姓名。在河北元氏西北四十五里王村山下。此碑出土较晚,然气魄之雄伟,汉隶中无出其右者。其书法方正古健,点划之中有篆籀之意,粗犷俊朗,有独特的阳刚之美。清扬守敬评此碑:“雄伟劲健,《鲁峻碑》尚..
平陵居士归昌世(公元1573年-1645年),明末著名书画篆刻家,字文体,号假庵,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之孙,原籍江苏昆山,后来移居常熟。他早年即工古文诗词,书宗晋唐,亦善书画,尤擅草书,兼工篆刻。诗文得家法,与李流芳、王志坚并称为昆山“三才子”。他的画作,长于..
田黄兽钮引首章(明)(图)田黄兽钮章(明)田黄素方章(清代中期)(图)田黄雕龙平钮章(清中期)(图)重460克,1999年拍卖价格为30万元,田黄章珍贵,大料更加难得。 寿山石双螭钮方章(图) 鸡血石引首章(图)鸡血素方章(清代晚期)(图)重97克,昌化石的价值..
痛饮读离骚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张灏私印 苏宣之印 啸民 苏宣(约公元1553年—1626年),明代篆刻家,字尔宣、啸民、朗公,号泗水,安徽歙县人。其父苏汇善古文词,苏宣幼承庭训,雅好诗书剑术,旁通经史百家,于金石碑碣之学研究尤深。后来,他纵览秦汉玺印,经过精心摹..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中国古玺起源于劳动工具———印模。河南舞阳贾湖史前聚落遗址出土的“十”字形陶印(模)、河南渑池郑窑第三期文化遗存所出的“田”(?)字边款圆窝纹陶印(模)是古玺的“雏形”,是我国玺印滥觞期的代表作,距今已8000余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西安半..
方介堪刻“潇湘画楼”张大千用印 “潇湘画楼”象牙章,朱文,鸟虫篆,通高57mm,矩形印面,长37mm,宽28mm。印材硕大,牙质细腻,包浆温润。 “潇湘画楼”为张大千书画堂名之一。方介堪为张大千治印数十方,其中有多方为他得意的鸟虫篆印。他古文字功力深厚,常常不写..
李叔同肖形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全国文化艺术的重镇,汇集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和艺术名流,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正是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气和如此多元的艺术资源,海上文人不少也秉承了中国文人的传统雅好和古典遗绪,篆印弄石、分朱布白、操刀镌刻,..
万事如意图 辽宁沈阳,是一座名胜古迹众多的文化名城,这里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民间收藏家,赵明义便是其中的一位。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在收藏研究“梅花篆字”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历史上“梅花篆字”经历了商、汉、唐、宋、元、明、清诸朝的风雨沉浮。早在商朝时..
中国古人将书写在丝织品上的字迹称为帖,书写在竹、木上的字迹称为简牍。造纸术发明后,纸与丝织品并用于书札,凡是小件篇幅的书迹,都称帖。宋代,汇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刻在石或木板上并拓成墨本的亦称为帖。因为这些墨迹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所以又称为法帖。汇集数家书..
沪上著名篆刻家符骥良老先生,收藏着一幅写意画精品《向日葵图》,是唐云30多年前送给他的。画幅96.5×54厘米,纸本设色,6盘葵花向阳盛开,大笔头挥洒的枝叶纷纭繁茂,其用笔柔中有刚,色彩明丽热烈,层次丰富。近日,符老向我讲述了他获得这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上世纪7..
润物细无声(篆刻)张鸿林 初识张鸿林是在一次书画展上。张鸿林人很随和,话很少,在人群中并不引人注目。展览上许多人对张鸿林的篆刻赞不绝口,他所刻的“润物细无声”布局得体大方,“细”字所形成的空白与“声”字下方的空白互相呼应,“无”字既与“声”字穿插,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