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紫砂奇才 高海庚
高海庚(1939 1985)
宜兴丁山小桥南人,出生于陶瓷世家,为顾景舟大师高足,技艺超群。
1955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学习班,始从吴云根,后拜顾景舟为师,是顾老的最得意门生。他聪慧颖悟,学徒时所作 上双线竹鼓 、 小仿古 等均列诸师兄弟之前茅,显露岀紫砂造型和制作技艺的才华,1958年成为首批带艺徒的小辅导。1960年,被选送到中央工艺美院专修造型设计。
1970年,被调到宜兴陶瓷公司生产技术科,负责下属各厂技术创新和技艺人员的培训工作。后调回紫砂工艺厂,全身心地投入到紫砂陶设计和全厂的生产技术工作,设计了许多成功之作: 集玉壶 、 扁竹提梁壶 、 双龙提梁壶 、 北瓜提梁壶 、 水浪壶 、 之泉壶 、 龙母壶 ,成为紫砂陶20世纪70年代的经典之作。1985年9月, 集玉壶 被国家经委确定为国家级礼品。他的设计造型敦厚,装饰朴雅,线条简洁,实高海庚扁竹提梁壶用性能好,达到了紫砂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高峰。他还成功地试制出紫砂注浆泥,开拓了多用途的紫砂新门类。
1981年起,他历任紫砂工艺厂副厂长、厂长,为振兴紫砂陶艺事业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组织全厂技术人员分别进行初、中、高三个层次的培训;每周上专业理论课,进行紫砂传统造型分析,展示新作,评价成功创作,活跃了紫砂研制的学术气氛。他大胆改革奖励制度,带动并造就一大批紫砂创作、制作技艺人员。先后赴香港、日本开展紫砂陶艺展活动和考察,组织策划北京故宫端门紫砂陶展览,引起了中国艺术界的震动。此后又成功设计出 追月壶 、 卧虎壶 等,创作上又进入一个盛产期。1985年12月12日,因操劳过度病逝。他的英年早逝,是紫砂艺术界的一大损失。
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蒋蓉、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徐汉棠、谭泉海(以国家公布批准日期先后及出生年月排序)
继1988年顾景舟被评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后,1995年第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比,蒋蓉、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被授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称号;1997年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比,徐汉棠、谭泉海被授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称号。
顾景舟、蒋(参见上节)出生于蜀山紫砂世家,高级工艺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徐秀棠自小随父亲徐祖纯制壶学艺,1954年师从著名陶刻艺人任淦庭,1958年被选送至轻工业部与中央美院联合举办的民间雕塑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又被选送至中央工艺美院 泥人张 第四代传人张景祜先生的工作室,学习泥塑和彩绘。回厂不久,于1960年调至南京参加筹建淮海战役纪念碑工作,并参予集体创作二年多。
本文节选自《紫砂入门十讲》,作者:徐秀棠,山谷,文字由说茶网录入
注: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网络高级评茶员个人微号:6480348 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