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泛地说,这些茶壶的用泥都属紫砂陶土,但质量好坏却差别很大,有几毛钱斤的,几元一斤的,还有几十元一斤的,在洑东、湖没等地,紫砂原矿泥几十元一吨,而黄龙山产的紫砂泥要四五百元一吨, 底槽青 则高达二三千元一吨。练泥作坊出售的熟泥一大块重40斤,如果用模挡坯成型可做350毫升容量的茶壶四五十只,泥料成本不高,批量生产的话,总体成本也相对较低。价格便宜的茶壶、茶具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有些产品泥原料完全改变了紫砂泥的本性,属注浆产品,大批量生产,其外观效果与紫砂极相近,但烧成后,它的属性应为炻器,断面有玻璃相,不透气,失去了紫砂壶储香透气的优良特点。
历来还有一种调砂泥(包括粗砂、细砂)做的壶,表现粗犷风格的材质特点,手摸上去有颗粒不平感,与光滑平整的细腻风格相左,给人以新颖的艺术感受。这种粗砂调配的泥质,决不是粗制滥造的结果,其泥质同样显示出纯净温润、凝重素朴的特点,但若见到的如皮肤上生了痱子样的,就不应嘉奖了。
决定泥质好坏的另个一条件,就是火候, 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 。一旦火烧过了头,就会发泡,变形变色,窑中气氛特变时,泥坯甚至有如出笼发泡的黑馒头无壶形而火候不到往往出现 夹生 之色,无光无彩,泡茶也养不出效果。不到温度的壶现在常用再烧次的方法来弥补行内称 复火 ,但容绞泥壶易 惊开 ,出毛病,要有经验的师傅才能掌握。
一般来说,所有的紫砂泥做成的茶壶都能泡茶,但便宜的茶壶因为所用的泥质相对较劣,不够纯净,成品的自然色泽也就不够理想,相对较暗、较闷、较死,有种僵化、板结的外相,因而在卖出时外表往往会作加工处理。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久,被把玩摩挲的时间越长,它的光泽越发明亮。但有人耐心不够,或欣赏要求不同,希望茶壶一经购得便光可鉴目,卖家于是针对这种心理,使用了 擦蜡 工艺,大做表面文章。所谓擦蜡,就是指茶壶烧成后,先用铁砂布将壶面磨光,在棕帚上涂以石蜡擦在壶上,使之 光彩照人 。
但这样的茶壶没有什么含蓄的艺术魅力,也破坏了壶面的物质结构。现今市面上许多光滑明亮的茶壶,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石蜡或鞋油擦亮伪饰的,极不可取,因为使用时碰到沸水它要溶化,极不卫生,必须洗冲掉这些石蜡和鞋油后方能使用。凡进入壶圈的内行,绝不买外表设色的茶壶,茶壶爱好者应以为鉴。第二,造型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后人在总结、分析这些造型时,提出了花货、光货、筋囊货三种概念。这三种形态的壶,各有风姿仪态,都蕴蓄着紫砂壶艺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是其外在美的体现。对于美,每个人根据自身的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各不相同的认同标准。
有人偏好 花货 ,有人喜爱 光货 ,也有人对 筋囊 情有独钟。但更多的人则是:不论什么形态,只要 好 的,都喜爱。所谓 好 就是从形态中外显出的感染力。有人喜欢 花货 ,如以竹、梅入壶的花货作品不少,但如果其竹其梅,制作得很 做作 ,很 别扭 ,既无神又无形,那就不会引]人兴趣。爱好 光货 的,外轮廓线粗细不匀,过渡马虎,高低不平,也无法让人接受。因此,人们在选择壶型的时候,既要注意它的形式美,更要透过它的结构形式,体味它们的艺术精神,凭借自己的 意会 ,去理解,去取舍但有一点应该肯定,所有人对美丑会有基本的共识,壶也一样,把壶放在一起,不论谁,基本上都会分出好孬来;上假壶的当,最主要的还是真壶见得少的缘故。
(本文节选自《紫砂入门十讲》,作者:徐秀棠,山谷,文字由说茶网录入)
注: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网络高级评茶员个人微号:6480348 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