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与“禅茶一味”有何渊源?

2020-04-21 zsdown520  392  收藏  管理

紫砂壶与“禅茶一味”有何渊源?

紫砂壶与禅茶一味

自古以来,紫砂壶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我们会在很多的地方,听到紫砂与佛的故事。可以说,从紫砂壶的诞生之日起,其艺术内涵、生活哲学就与佛教思想融合在一起,丝丝入扣。

《阳羡茗壶系》记载,相传壶土初出用时,有异僧经过村庄,呼曰: 卖富贵土。 后又有 供春 偷师学艺的 金沙寺僧 。可以说,佛教人士在紫砂起源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流传至今的紫砂壶中,也有不少壶都带着佛家禅味,而自明时起,有不少壶以形、以刻入境,不断发展变化,成为了后世比较经典的壶款,散发着独特的禅学魅力。

什么是禅茶一味

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禅茶一味 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禅是一种境界。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

禅 是心悟, 茶 是物质的灵芽, 一味 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 正、清、和、雅 。

茶与禅

禅茶一味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合,所谓禅茶一味,就是要通过喝茶去领悟禅的定义。

佛家有言,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这八苦贯彻人生始终,所谓参禅觉悟,便是要勘破这人生八苦。

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茶承禅意,禅存茶中。

宜兴紫砂壶款式:禅茶一味

供春正式创制紫砂壶后,各式各样的能工巧匠在此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器型各异的宜兴紫砂壶。因此,明清两代的宜兴紫砂壶可谓蔚为大观,上至天子宫廷,下到百姓闾里,宜兴紫砂壶的名声无人不知。

在千姿百态的器型中,有几种款式堪称经典。它们看似笨拙质朴,却蕴含着禅茶一味的至高境界,常常成为历代紫砂匠人摹制的对象。

1、树瘿壶

树瘿壶,因形似银杏树的树瘿而得名。宜兴紫砂壶的创始人供春,他制作的那把 供春壶 ,就属于树瘿壶。

树瘿壶外表坑洼不平,器型质朴古拙,不像同时期的青花瓷那样精巧玲珑。但正是这种看上去的 粗糙 ,才最接近于禅茶一味的境界和本质。

这种追求残缺、枯寂的审美倾向,跟日本茶道多相类似。

可以说,是供春发掘出了宜兴紫砂壶的 禅味 ,并将它加到原本的 茶味 上,使古代中国的茶席上不但充盈着釉色精巧的瓷器,也有清和寂静的陶器与之平分秋色。

供春之后,许多制造紫砂壶的高手匠人都对树瘿壶进行过仿制。由此,宜兴紫砂壶也不再只是一件 生活器具 ,更是成为了 精致的工艺品 ,成为了禅茶之道的物质载体。

2、掇球壶

熟悉禅宗思想的人一定知道,禅宗最推崇的境界就是: 空 。

禅宗所说的这种 空 ,不是简单的空白或空洞,而是超越了实体之后,心灵所达到的一种 虚寂 的高妙境界。当这种空寂的境界被应用到紫砂壶的设计中时, 掇球壶 就出现了。

掇球壶最早由清代制壶高手邵大亨所创,它的整体形状就好像一个球,壶面光滑纯净,没有任何装饰的纹路或釉彩。

正是这种对 留白 和 空 的追求,使掇球壶表面变得圆融通达、无所不包 虽然身处天地之间、掌心之中,却又超然物外、自成一体。

3、松段壶

在宜兴紫砂壶众多器型中,松段壶也很有特色。

顾名思义,松段壶就是 像一段松树 的紫砂壶。为了最大程度地仿真,它的壶盖是内嵌式的,壶流、壶柄也被做成了松树的形状。整个茶壶看上去就像是一段枯木,令人很难相信是用紫砂泥塑造出来的。

在清代专门记载宜兴紫砂壶的《阳羡名陶录》中,曾经记载过制壶大家陈鸣远的高超技法: 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 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

他制作的松段壶色彩单一,壶嘴也只有一弯,却恰得禅宗趣味,成为百年来人们追捧的名器。

4、石瓢壶

石瓢壶,是 西泠八家 陈曼生所创制的十八款 曼生壶 中的一款。它的最大特点是壶身从侧面看是梯形的,造型线条比较温柔,呈现出沉静、浑厚的造型风格。

石瓢壶的另一个特色是,它的壶底有三个支撑的角。这样的设计使壶身在稳重的同时又显得轻盈灵动,极为有特色。搭配上平顶壶盖和桥式纽,整个壶身显得简洁古雅,美观大方。

茶味既具,禅从何出?

明清时期,中国陶瓷茶具沿着两条全然近乎相异的路径向前发展着。

一边,是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茶具。青花、粉彩、颜色釉 精工巧丽的器型和美轮美奂的釉色,每一件器皿都在诉说着,古中国制瓷工人的玲珑匠心,和古代手工业技艺的巅峰水准。

而另一边,则是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的陶器茶具。树瘿壶、松段壶、石瓢壶 形态各异的壶式,无一不体现出高远空寂的禅宗境界,正所谓 虚实相生,方圆相济,近于大道 。(来源:紫砂壶友荟;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网络高级评茶员个人微号:6480348 交流学习。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