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知识汇总之:不常见的泥料专业名词详解

2020-04-21 zsdown520  669  收藏  管理

紫砂知识汇总之:不常见的泥料专业名词详解

紫砂行业内有些专业名词是我们不曾理解的,玩过一段时间的壶友肯定也有所了解但不全面,今天茗妮就把自己不太常见的紫砂专业术语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绞泥

绞泥是紫砂中的一种特殊工艺,即将几种不同的泥分别打成泥片,然后叠在一起一绞,再横向切绞过的泥,重新拍泥片,使其呈现多种色泽相交融的纹理。所以它本体还是紫砂泥料,只是制作技艺上创新,结合紫砂泥料多色性,有机结合,造成千变万化的图形呈现。

经过融合、揉捏、拍打以达到饱和自然的状态,形成自然花纹,似木理纹、小波纹、花石纹、蝴蝶纹和流云纹等,可使壶体让呈现出或抽象或具像的神奇效果。

绞泥的制作每拍一下泥片,图案都会变形,要把泥片拍好,身筒拍好,图案弄成形绝对是一件细致的活。另外如图案线条有一点没粘好,那整体也就失败了。且各种泥料的收缩率不同,烧制时要注意控制在何时的温度范围,否则绞成的图纹边缘易破碎。

调砂

通俗来说,调砂就是将不同或者相同目数的泥料混合,可以是同种泥料也可以不是。即在炼泥时,在天然的泥粉中。按照一定比例和一定目数加入另外的熟或者半熟的天然砂料,并且使两者充分均匀结合。

如果调入的颗粒和原本的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本色调砂,由于泥中含有的砂质增加,烧制后壶的质地更坚。

调入的颗粒和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调砂,由于调入泥料的砂质颗粒与泥料的色泽、性质不同,烧成后会产生表面梨皮状颗粒效果或者是桔皮的凹点状效果。

调入的颗粒和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调砂,由于调入泥料的砂质颗粒与泥料的色泽、性质不同,烧成后会产生表面梨皮状颗粒效果或者是桔皮的凹点状效果。

进行调砂主要是因为工艺和装饰手法的需求。紫砂泥的泥料收缩率高低不齐,而砂在烧制的过程中是不收缩。

为了减少收缩率,便于成型,提高烧制成品率,于是在紫砂泥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粗砂或细砂是有必要的。

调砂可以增加泥的可塑性,如果泥料太细会粘手,太粗不仅成型难,还会损伤制壶工具。经调砂后的壶含砂量较高,会改变泥料的质感和肌理感,壶身砂砾隐现,手感上依然温润。

需要注意的是,泥料和所调的砂必须均匀得当,烧成后壶表面质感才会饱满。

铺砂

铺砂是指在壶身胚体已经成型,尚有一定湿度的时候,把研磨好的生的或熟的砂粒。用铺或者撒、嵌的方式,施于壶身表面,再修一遍明针。

铺砂,仅作用于壶表的一层、一片、一点,主要起点缀装饰作用,使烧成器表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并不增加坯体强度、改变收缩率及减少变形、提高成品率。

目数

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此过程亦叫过目。

目数也有历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为55目-60目;(由于1957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也是辨别老壶的标准之一)

1958年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机器粉碎的目数可高达140目-180目。

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来源:品茗论道之家,图来源:网络)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网络高级评茶员个人微号:6480348 交流学习。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