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的书法中汲取养分。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如米芾等,都是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立起自己的风格。而他们临摹的颜真卿作品,有时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要判断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是否是后人所仿,首先要对颜真卿的作品非常熟悉,对他的风格了然于胸。如这件《湖州帖》现在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来一直认为是颜真卿的作品,但是现在看来,这件《湖州帖》的风格与颜真卿一贯的书法风格很不一样,与其他公认为的颜真卿作品也很不相同。从书法技巧上分析,它很像宋代书法家米芾,特别是这些笔画、字形,都完全是米芾的书写习惯,特别是米芾临前人作品的习惯。如这件就是米芾的作品,我们在他的作品里就可以看到这些地方与《湖州帖》是一个书写习惯。另外,我们在判断颜真卿书法作品的真伪时,还要看这件作品是否被前人著录过,或者参照出土的文物,如前几年出土的颜真卿作的《郭虚已墓志》等,才能做出准确的鉴别。 在中国书法史上,唐代中期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占有特殊地位。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端正劲美,气势雄厚,结体宽博,骨力遒劲,且气概凛然,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这种风格与他高尚的人格相吻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的书法有着极高的声誉,历来学习书法的人,大都由学习颜真卿入手,他的书法都深深影响着后人。在今天的《艺林漫谈》中,我们就请专家来谈一谈颜真卿的书法艺术。 颜真卿的书法是唐朝书法风格的代表,由于唐朝的书法家很讲究法度,所以唐朝的主要书法家都在楷书上有很高的成就,颜真卿也不例外,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颜真卿作品也是以楷书为多。颜真卿楷书风格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他早年的风格还是比较严谨的,后代的研究者认为受到了初唐,特别是褚遂良的影响比较大一点,我们看他40岁出头时写的这个《多宝塔》,这个《多宝塔》的书风我们看,是一种比较严谨规矩的,而且他个人的面目还不是特别突出,从书法史的角度来评论的话,在技巧上,还接近于当时写经的技巧上的规律,这个时候还不是个人风格成熟的时候,但是可以看出他的早年的功夫是相当深的。 《东方塑画赞》,是颜真卿中年时期的代表作。这是一个大字碑刻,在写法上已经与早期的《多宝塔》碑有不一样的地方,它的气势更加宏阔,整个字形的间架结构都有一种比较雄壮雍容的气氛。后人评价颜真卿的楷书有“妙唐气”,就是指的这种庄重的气氛。 到了晚年,他的主要的一个代表作就是《颜勤礼碑》这个碑因为出土的时间比较晚,到民国时才出土,所以保存得比较完好,这个是他70岁前后写的,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就是他晚年的楷书成就的最高代表,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书写上已经不像中年所写的那么拘谨,中年稍微有些拘谨,他显得很轻松,但是很熟练,但是对于自己的这种用笔和风格的把握是相当成熟的,刚才我们说到的那种妙唐气,那种雍容的、庄严的、庄重的体式,在这里体现得就更加清楚了。 除了楷书之外,颜真卿在行草书上也有很新颖的创造。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颜真卿行草书已经极少了,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就是这件《祭侄稿》,这件作品是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为国捐躯的侄子而写的文章草稿。 我们从墨迹上可以看出,这个完全是当时信笔起草的一个草稿,那么他在写的过程中,就不可能很专注地去把注意力字放在书写的技巧上和安排上,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很随意的习惯性的书写,当然他在书写的过程当中,肯定脑子里想的首先是文章,是讲他这个侄子为国反对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时候的事迹,他感到很悲愤,来纪念他这个侄子写的这篇东西,我们现在从作品上看,虽然当初书写的时候,不像碑刻或其他的作品,是专门为书法而留下来的,这个完全是为文章而留下来这样一件精品,他实际上在这样一种自由的,习惯的书写过程里边,把自己平时积累的那种对技巧的把握,很熟练地,不自觉地就表现出来了,所以说,这里边有很多意外的效果,或者说是很刻意写反而写不出来的那种效果,比如说他在笔画的这种连带上,在笔画的牵连上,在字形的这种大小的安排上,都不是刻意安排,都是随手写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它在墨色的变化上,在用笔的这种提按,这种连带上,很自然,但是又体现了颜真卿自己书法的风格。那么颜真卿的行草书跟王羲之他们很不同的是,他的行草书是从楷书里发展出来的,因为他在楷书上面有很高的成就,有个人的一种技巧,独到的这种规律,所以他在书写行草书的时候,就很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在楷书当中的功力发挥到行草中来,所以他的行草书跟王羲之是不一样的。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经说过,诗歌到了杜甫,文章到了韩愈,书法到了颜真卿,绘画到了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这种评价是相当高的,可以说,颜真卿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唐朝书法艺术的最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