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名家书画作品的优劣

2020-04-23 zsdown520  1098  收藏  管理
根据作品的气韵、意境、格调来选优

“气韵”一词,为谢赫在1000多年前首倡,并在其绘画“六法”中首推了“气韵生动”,后来也一直成为了鉴赏中国画的最高标准,虽然其内涵和注释在历代都有所变化,但“气韵”的实质应为大千世界中生生不息的万物内在的、有生命的本质和律韵。如简言之即是指“传神”的“神”,如俗言之也可为“活力”的“活”。

那么,画家怎样才能将画作表现得“气韵生动”,即传达出自然的神、生命的活力呢﹖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气”者,也可为画家的内在气质和气度,即体现他的胆魄、学识和修养;“韵”者,乃由“气”而发至画中的笔墨韵味和韵律,这可以通过绘画技法上的章法、笔法和墨法来体现。因此,“气韵”的内涵也是包括了反映画家绘画艺术的总体效果和水准的最高境界。

尽管笔与墨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但是一般而言,气与用笔的关系较为密切,即笔主要用以取气,枯笔易生气,观用笔可评其“气”;而韵则与用墨的关系较为密切,即墨主要用以示韵,湿墨易生韵,品用墨可赏其“韵”。因此,也可以通过品察画中的运笔和用墨,来评价此画的“气韵”是否生动和艺术水准的雅俗高低了。

中国画为“意象”艺术,它旨在表现画家的主观“意”念,故有“写意”和“意在笔先”之说,古人云:“境生于象外”,像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境”就应为象外之象了,因此“意境”的完成,最终必须应当由欣赏者通过积极地联想得以实现,也同样可以将“意境”通俗地理解为是由画家绘就的“景”,与欣赏者所发自内心的“情”,“情景交融”的完成的结果。

“气韵”虽然在形式技法上表现于笔墨特性,但若要深究下去,其实际上则体现出了画作的意境和格调,而后者是与人的主体精神密切有关的,即与画家和欣赏者的人格涵养是相关的,即画家的人格涵养愈高,其所绘就出来的作品的格调往往也就愈高;而欣赏者的人格涵养愈高,他就能够去欣赏和接受格调较高的作品。而若相反也应如是,即画家的人格涵养不高,其所绘就出来的作品的格调也就不可能高。同样,欣赏者的人格涵养不高,他也往往就只能去接受格调不高的作品,而不大可能去欣赏格调较高的作品。

由此可见,对格调的体悟往往要比对意境的欣赏更为不易,因此只有能够深入到绘画最精髓处的真正的懂画者,才能够深悟画中格调的三味。

因此,书画爱好者应当通过努力去熟悉笔墨的特性,进而了解画作创作者功力的深浅;并通过努力,去提高自己的人格涵养,以期能够对优秀的画作进行积极地联想,正确的品评作品的格调,最终选择那些“气韵生动”、“意境深邃”和“格调高雅”的书画作品进行投资和收藏。

根据作品的造型、构图、设色来选优

1、造型和变型

由于中国画的本质是一种借物象而寄情舒怀的艺术,即通常所说的“写意”画,因此其造型、尤其是变型是否合理显得格外的重要,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里提出的“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一项,即是指中国画在表达主观意念时,强调并不应当走到完全摒弃客观的极端自我中去,即使于文人画最不讲究形似的时候,也是“寄情于物”,而不是一概的脱离具体对象去抽象的描写。

此外,国画大师齐白石又一再地强调:“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因此,一位在艺术上有造诣的画家,往往一方面在写出自身主观意趣的同时,另一方面在具体描绘物象时,并不会去面面俱到地刻画出其所有的细节,而是会有意识地去仅写其最能反映出自己想表达意念的主要部分,即取其大意,甚至进行合理的变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期在艺术上更好地达到中国画造型“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至高追求。

2、章法构图

此即为谢赫在其《古画品录》里提出的著名“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一项,即要 求章法构图必须严谨,不能草率从事。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对此曾经精辟地论述道:“画事之布置,须注意画面内之安排,有主客,有配合,有虚实,有疏密,有高低上下,有纵横曲折,然尤须注意于画面之四边四角,使与画外之画材相关联,气势相承接,自能得趣于画外矣。”

而如果一旦在章法构图上出现了毛病,那么不仅不可能达到气韵生动的佳境,而且也就不得不以画败了而告终。在此,特录元代饶自然于“山水家法”中所指出的在构图方面的“绘宗十二忌”如下,以备书画爱好者在评价山水画构图的优劣时之需。此十二忌为:1布置迫塞,2远近不分,3山无气脉,4水无源流,5境无险夷,6路无出入,7石止一面,8树少四枝,9人物伛偻,10楼阁错杂,11淡先宜,12点染无法。

3、设色

谢赫在其著名的“六法论”中也提出了“随类赋色”之说,即国画与西画在运用色彩的观点上有所不同,国画不需要研究和反映色彩与光感之间的关系。不过,尽管国画只表现物体永恒的本色,但是却对色彩的浓度、深淡关系,配色的主次关系,统调关系,对比关系,比例关系的要求相当考究,如果处理不好,往往就会使得画面显得十分的庸俗。

著名工笔花鸟画大师陈之佛先生在其《就花鸟画的构图和设色来谈形式美》一文中,针对花鸟画的配色时经常会易犯的毛病,作过透彻的阐述:

“枯”——枯是色彩干枯失神,黯淡而无生气,主要是用淡色而不显彩色,自然神气全无。

“火”——火是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性,令人起不愉快的感觉。

“俗”——俗的原因,大半也是由于对比处理不当所致,不研究色彩本身的出纯度,任意配合,往往产生恶俗的色调,如浓艳的色彩,处理不当时更为显著。

“主辅不分,交错凌乱”——这是色彩主次关系问题。一幅画上必须有它的中心色,以一色为主,使其他一切色彩倾向于主色而取得协调时,才生美感,如果主次不分,任意着色,必然造成画面上色彩的混乱现象。

“深浅模糊,平淡无味”——画面上色调过于统一,缺乏变化,尤其取用同浓度色的配色而起同化作用,必然变得平淡乏味,有色等于无色了。

而著名山水画大师钱松先生,其作品中的设色往往是随画境而定,于每幅画中均能达到重而不滞、艳而不俗,既有对比又不显刺目,又有统一但不觉单调的效果。可以说他是当代国画家中能够将设色处理得恰到好处的典范之一。 (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