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仿古玉鉴识技术(二)

2020-04-23 zsdown520  1188  收藏  管理
(三)清代仿古玉

清它所藏和所制玉器中,仿古玉器占有相当数量,远自新石器时代直至明代各时期的玉器都曾被仿造。这种古玉的仿制,力图体现出古代玉器的艺术风格和加工特点,其中很大一部分还进行过人工作旧处理,有些作品几能乱真。

1、仿先商玉器

在清宫遗存的古代玉器中有许多商代或商代之前的玉器渚如良话文化的琼、璧、龙山文化的玉碎,二里头或广汉三星堆文化的所谓牙球等。其中许多玉器上刻有乾隆御制诗句。由此可以断定,乾隆时期商代以前的玉器已大量流入宫廷。对于这些玉器的确切时代,在清代尚不能准确判断,只是笼统地冠以”三代”之称。这一古玉群的存在,为清宫廷仿制古玉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清代仿先商玉器在造型、图案、风格方面皆极似古物,只是在加工工艺上,失去了手玉操作的笨拙之意而显得精致玉细有些经过作旧处理的作品酷似古物,凡欲乱真。

2、仿汉代玉器

清宫玉器考古研究的一项突出成就,是对汉代玉器的准确认识和鉴别,这一成就被运用于玉器制造方面,产生了大量的仿制汉代玉器,其主要品种如下:

①仿汉代玉璧。一般说来,商代以前的璧皆为索里,体积较大。春秋战国时的玉璧装饰精美,种类繁多,用途也极广泛,但体积较小。汉代至坐体积增大,装饰祀美这一特点颇适应于清宫将玉璧作为礼器和室内螭设品之用。因而清官所制玉里,很大部分仿照汉代作品,主要是谷验、薄璧和变形背面纹璧。谷璧和薄四,在造型和工艺上竭力追求汉代特点,但不加作旧处理。变形背面纹璧则不然,鼻、眼发现得更细致、更复杂,面部还增加了以变形云纹作装饰,给人以一种似汉而非汉的感觉。这类玉整种类较多,最常见者有两种,一种依汉罂样式,璧中部以一周绳纹为界界内础薄纹或谷纹,界外雕四组兽面。另一种是在维肉上直接雕仿汉兽面纹或四灵纹。这种玉墨在社会上亦有流传,一些鉴定家不敢贸然定其年代,往往推测为唐宋作品。

②仿汉玉佩。清代制造的玉佩,很大一部分是在汉代玉佩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在造型上较汉代玉侃复杂。也有一些玉佩同汉代作品非常相似有的还曾被鉴定家误认为汉代作品。

这类玉佩主要是鸡心佩、牺烟佩、宜子孙璧式佩。宜于孙璧式佩一般都装于紫檀木匣中,配以诗画册页,可能是宫中赏赐用品。汉代宜于孙璧目前在山东地区已有发现,清代宫廷所制玉璧与之稍有区别,尺寸亦稍小。鸡心佩和幡烟佩与汉代作品惟妙惟肖,不仅购形设计相同,就连佩上的勾云纹及“O”装饰纹,也系采用汉代玉佩上的游丝跳刀方法雕刻而成,线条若断若续,准确不乱,使依此特点鉴定汉玉的人皆上其当。但这类作品也有与汉代作品不同之处,或不作旧,保留清代宫廷玉器特有的蜡样光泽,成用消代宫廷玉作特有的人工烤色法焙烧仿古颜色。

③仿汉玉酒器。清宫所制玉雕仿古彝器极多其形制多仿古青铜器。仿汉玉酒器的全貌时尚需进一步探索,一些鉴定家经过排比将一些故宫现存的、经过作旧处理的仿汉代玉后、玉角杯等暂定为明代作品,据分析,这些作品中亦不乏清代之作。其中有充足理由能定为清代仿汉作品的,有故宫现存的一件草柄活环杯。个别学者曾认为这件玉杯是汉代制造,但玉林所配木座上有乾隆题祀,祀载了宫廷玉匠姚宗仁肯定其为宗仁之祖所制仿汉玉器的经过,以及玉杯作旧的方法。所述作法与此玉杯上作旧特点相符,足以说明玉杯确为清代仿制。

④仿古鹿卢环。鹿卢环为一大一小两个相连之环叠合后小环可套于大环之内小环还可横向转动。元人朱德润《古玉图》中绘鹿卢环两个考其为佩剑之饰,就环的纹饰风格看,应是汉代玉器,但目前考古发现的汉代玉器中,还未见到鹿卢环实物。清代制造的席卢环与《考古图》所绘稍有区别一般都为圆形。雍正时期的作品为墨黑色圆形环的截面为祀形,两环边缘略凸,两面雕仿古谷纹,两环华接处雕一小幅,整体风格仿汉或战国玉器,环外侧篆刻”雍正年制”款。

⑤其他仿汉代玉器。清代宫廷制造的仿汉代玉器很多数量较多的是玉兽、玉鸟、玉剑饰等。玉望大致为两类:一类是羊、马、熊等现实主义作品;再一类是神化了的独角异兽这类玉兽一般都带有翅膀。玉鸟主要是仿汉代玉鸠首,汉代人崇尚鸠,认为它是不噎之鸟,汉天子曾将鸠首赐给老人,以表示不噎。这些作品一般不进行作旧处理,在雕法、抛光等方面保留着清代玉器的特征。玉剑饰产生得非常早汉以后,佩玉饰剑之风极盛玉剑饰大量生产。清宫遗存的玉剑饰很多是汉代制品。也有一些作品雕琢风格虽近似汉代,但表面毫无光泽,似有水浸泡后留下的水锈,又带有成片红褐色腻子以充沁色,颜色显然为人工所染其手法又与清代无异似为清代仿汉之作。

3、仿唐代玉器

到目前为止,唐代玉器发现的还很少,清代宫廷藏玉中,属唐代的玉器为数更少这给仿制后代玉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宫廷仿唐玉器数量较少。目前发现的仅有玉人及玉现等几种。

①仿唐代玉人。清代仿唐玉人有玉飞天、玉佛像等,较重要的是一件官服玉人。仿制品和所本原件皆为清宫遗存珍玩,同故丁”艺圃基珍”锦套里的硬纸册页上同班还有乾隆御笔所绘梅、竹册页由此可知乾隆帝对这两件玉人的珍视。两件玉人皆长4.6、宽1.6、厚0.7厘米,原件为白玉,立人形,双抽掩手,合于胸前,玉人身着长袍,左枉;袖及衣边有细阴线刻斜道,头顶为平形发冠,顶发由细密刚劲的阴刻线雕成。额头、顶发、两袖及下摆有黑色水银沁五处,头顶后部磕缺一处,由沁色和雕刻工艺可看出这是一件旧玉它的风格不同于来以后的玉人,也不同于汉以前的玉人,鉴定家们据其服饰确定为唐代玉器。第二件玉人的尺寸、形状几乎同第一件完全相同。不同处在于使用的玉树为东北地区产的触岩玉,颜色省绿,衣袍边缘的装饰线条间距较大头发雕得浅细曲折,已失古朴之意,玉人的下部沿络缝处用人工染色法染成黑褐色。第二件玉人有两处具有明显的清代制品特点,第一是颈项以上刻痕较新有的线条还保持着刀刻后的新碴。第二是人物的开脸方法及五官的结构,都有清代玉人的雕刻风格。据此可以断定第二件玉人是第一件的仿制品。两件玉人都备受乾隆帝的喜爱,第一件无疑是因为器物本身的古朴和稀少,第二件则在于仿制的巧妙。

②仿唐“风”字形砚。“风”字砚是唐五代时流行的砚式,形如风字,或日形如钟。但上端是平的以端石、批石所制为贵,唐代是否有玉制品,目前尚不明确。清代宫廷遗物中有玉制仿唐“风”字砚,砚形如“风”字,上部有一砚池,砚膛极浅砚的边缘有凸起的装饰线,砚表面为黄褐色的烧古颜色。玉砚是砚中精品,它具有石砚的全部优点不吸墨,墨在砚上不易变干变稠,发墨快,出国细书写后容易表现墨的光泽;不损笔主要是不损笔毫。玉砚的制造需要很高的技术,主要表现为对砚膛的处理。玉的硬度极高不易加工,砚膛粗细不在于玉质本身(石砚主要取决于石质),而在于加工的方法。一次定型后,使用中不易发生变化。如果制造时磨得过细,则滑而不发墨,犹如玻璃磨得过粗,则砚膛如挫,发墨粗又易伤笔毫。清宫所用仿古”风”字玉砚,砚膛细润砚形古拙嘉庆帝异常喜爱,砚底铊刻“嘉庆御赏”篆书字样。

4、仿宋、元、明玉器

清代宫廷仿制的宋、元玉器数量和种类都较多,主要有仿宋代玉人、玉杯、玉佩,仿元代玉炉顶、玉带扣、带钩,这些仿制品的制作极下功夫,不仅追求形似,而且在工艺上和细微局部的加工上都具有宋元风格。仿明代玉器最典型的是仿“子刚”款玉器。明人徐树丕《识小录》日:“画当重宋,而迎来忽重元人。窑器当重哥、汝,而迎来忽重宣德、成化,以至嘉靖亦价增米倍。若吴中陆子刚之治玉……亦比常价数倍。”由于这股收藏风的盛行,随之产生了一股仿制、伪造之风。清宫遗存的玩器中,假宣德炉、假果园厂漆器、假景泰款珐琅器、假三松款竹雕比比皆是。陆子刚是吴中著名玉匠,清宫遗玉中,“子刚”、“子刚”或类似款识的玉器有数米件。

这些玉器有的收藏于精致的盒匣中,有的做嵌件嵌在木、漆器上,其中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仿制品,子刚款鹤鹿同春繁就是一件代表作。磐长25.7、宽8.3厘米呈“八”字形,上部凸出钱雕双婆龙,磐一面雕鹤、鹿、松树、灵芝;另一面刻诗句及款识。从筹的造型、纹饰结构及上部双鳌龙的雕制看,皆具清代宫廷玉器特点。磐表面还仿照明代玉器磨出所谓“玻璃光”,但终不及明代玉器亮,并于光亮中含有润蕴之色。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