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的鉴定与辨伪应具备哪些知识

2020-04-23 zsdown520  605  收藏  管理

要以科学的辨伪取代传统落后的辨伪方式......(刘学贤) 当前,识别玉器的真伪极大地困扰着爱好玉器的各界人士,绝大部分人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识别真伪。 我曾接待过很多爱好者的来信来访,经审定的几百件资料和实物却没有几件是真品,他们所阐述的观点仍然是以传统的辨伪理论为依据,把伪品误认为真品。 目前,人们往往过低地估计了作伪者,认为不可能做得这样好。实际上,因为制伪者利用他们掌握的某些科技知识仿造,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知识创新,用科学的理论,进行辨别真伪,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辨伪理论。 杨伯达先生说过:“对玉器的鉴定要跳出非科学的圈子。”也就是说,要以科学的辨伪取代传统落后的辨伪方式。 首先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水平,正确地掌握辨伪知识,万不能盲目地相信那些自称的行家,以及一些有名无实的“高手”,他们只会简单地谈谈,而说不出真假的本质区别,这种鉴赏和收藏只能做知识和收藏的奴隶。 玉器的辨伪是一项极复杂的研究课题。由于目前仿真效果越来越好,鉴别伪品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反复全面地观察考证。 要从材料上、风格上、设计上、造型结构上,以及生坑或半生半熟坑效果上,还要从工艺、质感、光亮、腐蚀氧化、受沁及色差、硬度变化等几十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论证。 除此之外,参照文物艺术品的鉴赏常识,用地质矿物学等多方面的科技理论,才能做到准确有效的辨伪,例如我们从材料方面辨伪,要基本知道各种玉石材料的硬度、密度、基本结构及不同时期的材料使用范围,对不同材料所造成的不同腐蚀效果才能了解。 从造型设计方面进行辨伪,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和审美意识。要对历史上玉器的风格变化、造型变化、艺术表现形式有概括性的认识。这能帮助我们识破伪品在风格造型上的差别。另一方面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能够深刻地领会玉器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从其发展演化中帮助我们较准确地进行断代。 例如:来自于历史上古玉的艺术美感反映着制玉工匠的绘画设计和工艺技术水准。由于制玉过程基本是以个人为单位完成的,因此不但要求要有很好的设计绘画水平,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加工技术。如果只设计不会加工或者只会加工不会设计,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其艺术效果。我们祖先的这种工艺美术的结合是非常成功的,而这方面的文化内涵是现代造伪者无法学到的。 其次是时代背景,生活风俗、信仰、文化意识与美学思想上的差异,也决定伪品与真品不可能等同的定论,因此伪品永远不能像真品。 具备地质、矿物、化学等方面的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对玉器的腐蚀受沁、“生坑”玉器的表面结构等进行科学的分析。 例如:玉器在地下要经过千年的缓慢侵蚀产生化学变化,地下水的浸泡,地下温度变化,酸碱土质等等都会对玉器产生不同的阶段性过渡变化与硬度变化。玉器表面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氧化腐蚀以及沉降在玉表的各种附着物。 玉器真品的种种阶段性变化与伪品的表现有本质区别。虽然伪品的制造者费尽苦心进行伪装和研制,但真品那用种实质结构及氧化程度,伪品根本无法做到。能够做到的也只是找些带有腐蚀受沁的老残料重新改制进行假冒。 关于玉器材料,我们应该了解历史上所使用的几种材料,经常遇到的有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等,而目前造伪者除较多地使用白玉和青玉以外,还使用现代开发的青海料、矿山料等进行仿冒,这些仿冒材料的纹路、结构、硬度、密度、比重都有别于真正的白玉料。 另一方面利用杂质料、色皮料仿冒真品玉器的腐蚀受沁。有些通过直观较容易分辨,有些作伪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腐蚀染色做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显微观察,研究其结构、硬度变化。 关于制造玉器的设备工具与材料。历史上对此没有任何详细的记载,我们只能从玉器的磨制精度、研磨质感、磨制效果、切割痕迹、研磨力度等方面进行实物分析。 以战国、汉代玉器为例,可以看出这种加工设备的精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在这一水平上延续到各个时代。随着时代的变化,工艺风格也在变化,这种时代与设备工具的不断改进和演变,产生了玉器工艺的时代特征。 大体讲,从石器时代的打磨制造和人工钻孔,逐步发展为较低转速的磨孔。从实芯钻具发展到管形钻具,从低转速到高速,从设备的低精度到设备的高精度,从设备工具的不耐磨到高耐磨性,设备结构材料与工具都在不断地更新。 所有变化和进步都能够从玉器的工艺效果上反映出来。 例如:从钻孔这一点上分析,工具的更新能够提高钻孔的精度,但由于原始的钻孔工具硬度和耐磨性较差,形成明显的“喇叭口”。这种现象是由于低转速和低硬度的实芯钻具快速磨损造成的,在旋转钻孔过程中钻头越磨越细。为了钻孔方便,则从两面钻孔,形成了两面孔径大、中间孔径小的现象,即所谓蜂腰形。随着社会的进步,半手工半机械化的逐步变革,设备转速的加快。如果仍然使用老的钻孔方法,会因高速磨擦使钻具温度过热,导致无法再继续钻孔。管钻的出现解决了高转速与磨擦过热所产生的副效应,它不但能够提高钻孔的精度和效率,而且在高速钻孔中水与水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保证钻孔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古玉孔径内壁的旋痕是由于钻孔中水和研磨砂被挤出或消耗,必须进行反复提钻,孔径内壁的旋痕是反复提钻形成的。 研磨介质(砂浆)在磨制中起中介作用,历史上使用的砂浆纯度不及现代金刚砂、钻石粉。而现代制玉使用的金刚砂或钻研粉不但纯度高,颗粒锋利,而且粗细不等,有多种标号,用这种材料磨制的玉器亮感和质感以及工艺效果都与古玉有明显差别,我们要从这些差别中进行辨伪。 对玉器进行辨伪必须有机械方面的知识。制玉离不开机械设备和工具,设备工具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玉器的加工质量和精度。 我们以战国、汉代玉器为例,当时能够制造出这样高水平的工艺效果,可以看出题设备与工具的加工能力已相当完善。石质机械或木质结构的机械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因此战国、汉代已具备了高水平的金属结构设备工具,有加工各种复杂造型的技术和能力。从实物的工艺效果上分析,所谓的鬼斧神工,实际上是低转速、低研磨量以及相当长的加工周期经缓慢的反复研磨形成的。而战国、汉代以后,只是在设备工具基本定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转速和研磨量,在提高效率的情况下逐步缩短加工周期的。但是现代伪品不但设备工具先进、精度高、转速快,而且加工方式有差别,其伪品的工艺效果完全是现代在实践和辨伪中通过各方面的对比......(刘学贤) 我们还要具有其他文物艺术品的鉴赏常识和能力,这对玉器的辨伪与断代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一切假冒文物都是以伪装表面为手段,以降低成本、获取暴利为目的的。 一切做伪无非是采用高温处理、化工染色、摹仿古玉造型与纹饰等。只要我们采取科学方法揭露伪装、分析本质,就能够基本做到一通百通。 最后,向大家介绍玉器的辨伪需要从哪些方面作为切入点,玉器的辨伪包括哪些对比项目以及从哪些方面进行识别,以便找到真伪本质差别的证据。 1、要识别哪些是传统的玉器材料,哪些是现代假冒的代用料。 2、要识别玉器的硬度、密度及结构的真伪差异。 3、要认识玉器存在的硬度、密度的不均匀性,并在古玉上的表现。 4、要识别古玉的原始皮色与伪品皮色的差异。 5、要认识玉石材料的可渗透性对古玉造成的各种影响。 6、要认识制伪者利用古玉的残旧料进行重新改制的表现。 7、要识别生坑古玉的氧化皮壳与伪品人造皮壳的差异。 8、要识别古玉受酸碱侵蚀的结构状态与伪品的差异。 9、要识别生坑古玉的表面质感亮度与伪品的差异。 10、要识别生坑古玉的附着物与伪品制造效果的差异。 11、要识别生坑古玉腐蚀部位的结构与伪品的差异。 12、要认别生坑古玉经过清洗处理后的效果与伪品制造效果的差异。 13、要识别生坑古玉的工艺效果及特点与伪品的差异。 14、要识别半生坑古玉的表面效果与伪品的效果差异。 15、要识别半生坑古玉的工艺和质感效果与伪品的效果差异。 16、要识别半生坑古玉经短期盘盘磨的效果与伪品的差异。 17、要识别古玉的鸡骨白(石化)的结构与伪品的差异。 18、要识别玻璃光古玉与伪品的差异。 19、要识别一般光亮的古玉与伪品的差异。 20、要认识老提油玉器的表现状态以及作伪程序。 21、要认别古玉受沁后的变化和过渡与伪品的差异。 22、要识别古玉的腐蚀状态与伪品人为制造腐蚀的差异。 23、要识别古玉采用传统的设备工具制造与现代设备工具制造伪品的差异。 24、要识别砂轮式磨削与游离沙式研磨的差异。 25、要识别古玉的研磨工艺效果与伪品的差异。 26、要识别古玉的加工方法与程序与伪品的差异。 27、要识别古玉透雕及线切割工艺与伪品的差异。 28、要识别古玉的钻孔工艺及效果与伪品的差异。 29、要识别古玉的工艺质感效果与伪品的差异。 30、要识别古玉圆面、抛面、曲线、弧面等工艺特点与伪品的差异。 31、要认别不同时代的玉器工艺与伪品的差异。 以上是常见的真伪玉器的区别点,在实践和辨伪中通过各方面的对比寻找真伪之间的本质差别。并且对这些差别要做理论上的答辩,要从科学的角度说明真伪玉器不同的结构表现和原因,从而准确地判定是真是伪。设备工具造成的。 我们可以利用机械知识从很多方面对比,找到确认伪品的证据。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