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玉之道,绝非易事,第一道关口,便是要清楚玉的材质。中国是产玉大国,又是玉文化的大国,玉与文化相系,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个历史时期,每个地域环境,所出现的玉器也不相同。因此,初涉玉的人,一定要弄清各种玉质;研讨古玉的人,更要弄清古玉与材质的关系。
中国产玉之多、之精,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千种玛瑙万种玉,便是佐证。亘古至今,我们经常见到的玉大致有以下几种:岫岩玉、和田玉、蓝田玉、独山玉、绿松石、青金石、木变石、孔雀石、水晶、玛瑙等。而古玉则因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所使用的玉材也不同,这便为我们鉴别时提供了一条线索。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大多就地取材,红山文化玉器可能取材于辽东半岛岫岩玉系统,其玉质接近于现在还广泛使用的岫岩玉;良渚文化取材于茅山山脉和天目山脉,地质部门已在江苏溧阳小梅岭发现角闪石软玉矿。除此之外,这一时期因就地取材还较多的使用了玛瑙、水晶、绿松石等。
商周时期,新疆和田玉已流进中原,并为使用,礼仪玉多用和田玉,丧葬玉多用地产玉。先秦时期关于玉德的儒家学说,都以和田玉为依据。
汉代由于西域的通行,和田玉开始大量进入中原地带。汉代大量使用的是和田玉,甚至葬玉中的玉猪,都有用羊脂
白玉制成的。与此同时,西安的蓝田玉,河南的独山玉,由于开采运输方便,也陆续开采使用并逐渐形成规模。
盛唐之后降至明清,主要玉材都以新疆和田玉为主。由于迅速开发,再加上通 商日盛,各种玉材及宝石等普遍被使用,和我们今天就没有太大差别了。
知道了历代用玉概况,我们在鉴别古玉时就有了第一道门槛。现时新玉作旧冒充的古玉不管有多少种手法,不外乎用次玉冒充好玉、古玉,甚至用石头冒充。这样他们在作旧时,便不会露出玉的本来质地,而是通体色沁,黑黑红红。因此我们在市场上如果碰到一块“古玉”,要先看一看它有没有露地即露出原玉材质的部分。如有,就可以判断出是什么玉,是白玉,应露白,是青玉,应露青,再根据形制、纹饰、色沁,就可以断出是否真古。如果通体被色沁封得密密麻麻,根本看不见地,那应该先怀疑是不是人为伪造色沁,不可轻率买进。
露地乃是第一关,这一关很重要。到市场转一转,用这个办法试一试,立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