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与他的商业快餐艺术

2020-07-24 zsdown520  1183  收藏  管理

《玛丽莲·梦露》头像

《玛丽莲·梦露》组合头像

四十年前,中国大多数画家对安迪·沃霍尔的了解是从那幅《玛丽莲·梦露》开始的。在当时,习惯于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或俄罗斯巡回画派审美意识与造型观念的国内画家们,大多对安迪·沃霍尔的绘画都感到不屑一顾。但不能否认的是,每一位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禁不住还会问:如果此种作品称得上是艺术,传统绘画与经典艺术是否可以束之高阁了呢?倘若这些作品不叫艺术,它们为什么会在国际画坛如此风行,受人追捧?

本文作者胥建国在安迪·沃霍尔作品前


展览现场

四十年后,国际画坛已历经风起云涌,当代艺术纷杂呈现,令人目不暇接,莫衷于是。照常理讲,随着时间推移安迪·沃霍尔不可一世的狂傲形象,连同他的《玛丽莲·梦露》们似乎应该甚或被喜新厌旧的人们忘却,沉积到历史的扉页。然而,三年前,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安迪·沃霍尔从A到B再次回归”大型回顾展,不仅显示出人们对他艺术的持续热情,他的艺术价值和意义也再次被人们认知。

举办“安迪·沃霍尔作品回顾展”的展馆位于新世贸中心西边,虽然是严冬时节,哈德逊河凌厉的寒风不时沁透着人们的棉衣,且由于参观的人数众多,需要在展馆外面等待分批分时进入展馆。然而,这并没有减弱来自四面八方仰慕安迪·沃霍尔艺术铁粉们的热情。

展览现场

进入展馆二层,扑面而来的就是安迪·沃霍尔的巨幅作品,其中一个展厅的四面墙壁无接缝地贴着他的四幅大型装饰性绘画,图案般的作品色彩鲜艳夺目,强烈的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另外几个大小不一,互相通透串联着的展厅则按着作品的创作时间依次排列挂在墙上。大概是因为作品太多的缘故,一些尺寸较小的作品还被挂在了大厅里的方柱上。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宛如安迪·沃霍尔艺术人生的梦境重现,从他二十多岁闯荡纽约制作出的第一批作品到晚期创作的多幅遗作,向人们呈现了安迪·沃霍尔从寻梦到造梦的全部历程。对于那些梦碎纽约的人来说,安迪·沃霍尔显然是一个时代的幸运儿,鲜花、奖牌、时尚活动、明星般出场、荧光灯下闪亮的摆拍等等,都让人无比艳羡。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安迪·沃霍尔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几个主要因素。

安迪·沃霍尔《自画像》1986年

首先,安迪·沃霍尔创造了一个梦想成真的现实版。作为捷克移民的后裔,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贫民区的他,成长过程中时逢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饥寒交迫的生活不但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苦难的印记,心爱的姐姐和父亲的双双离世更加剧了他对死亡的恐惧。或许正因如此,他的作品中始终呈现出一种与命运的交锋,以及对死亡既恐惧又戏谑的矛盾态度。曾经的安迪·沃霍尔似乎也隐藏在那华丽光鲜、毫无瑕疵、没有悲伤的海报后面,在完美的“商业天堂”中将童年的不幸与痛苦遮蔽掉。

安迪·沃霍尔作品《之前与之后》在展厅中

安迪·沃霍尔天资聪颖,少年时就显现出不凡的艺术天赋。1949年,刚过20岁的他便只身来到纽约,希冀在这个令人向往的大都市一展才华,实现艺术家之梦。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使他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设计贺卡、插图、橱窗展示、商业广告等,一段时间里为了省钱还不得不与17个人合住一个地下室。

安迪·沃霍尔作品《一捆钱》1962年

安迪·沃霍尔早期设计

大概是上天的眷顾,亦或是他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消费文化与广告创意的结合,打开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之旅。1952年刚进入24岁的他便在商业广告绘画方面获得了成功,并一举摘获1954年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1956年艺术指导人俱乐部独特成就奖和1957年艺术指导人俱乐部最高成就奖,并通过1962年7月以32幅《金宝汤罐头》系列作品举办的首个展览,一跃成为继萨尔瓦多·达利和毕加索后最具前卫性的艺术家,在世界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了属于他的一席之地。

安迪·沃霍尔作品《金宝汤罐头》在展厅中 1962年

其二,安迪·沃霍尔生性喜欢冒险,这种性格助推了他对传统绘画观念的质疑,也使他彻底放弃了古典艺术的模式,摈弃了艺术的原创性和技巧性。他借用做商业广告的经验和丝网印刷的技术,在顺应时代快节奏文化的同时,用丝网印刷技术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他的作品在追求制作快捷,成本便宜,色彩鲜艳过程中,甚或不顾作品形象套印的错位或画面油墨网纹的粗糙,凸显出广告简洁、醒目的艺术特性。他将一些完全相同或不同色相的主题元素不断重复,以“复制”和“量产”的程序把人们司空见惯的浓汤罐头、可乐瓶和一些著名人物的形象纵横排列,以他标示性的独特艺术风格和作品样貌,迅速被民众所熟识。

安迪·沃霍尔作品《杰奎琳》1964年

第三,安迪·沃霍尔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时势造英雄的老话。他最初开始思考自己艺术该如何发展的时候,正值美国社会经历“垮掉的一代”时期。战争的残酷和种族隔离的矛盾激化使年轻人对前途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对传统价值标准的怀疑更让一代青年跃跃欲试,按耐不住对社会强烈的挑战心态。这种时代背景与心态变化转换到艺术领域,便引发了对主导艺术发展多年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不满。抽象表现主义一味地追求概念性,脱离现实生活的做法不仅受到了广泛的抨击,也为波普艺术反对精英文化和经典艺术创造了条件。而安迪·沃霍尔充满商业化的艺术也正是在如此情形下应运而生的新艺术形式。他的作品内容针对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与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和名人崇拜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作品形式也突破了以往的单一模式,以强烈的创新意识改变了当时的艺术世界。

安迪·沃霍尔作品《三十比一好》1964年

其四,安迪·沃霍尔的艺术打破了艺术的界限,突破了传统绘画的藩篱。其作品呈现出的图案或几何形,简洁明朗、干净利落,一扫传统绘画沉闷细腻的画面和视觉。那些可口可乐、罐头、美元、明星头像等显示出的创新精神,突破了传统绘画描绘现实生活,模拟生活细节的老套方式,彻底地打破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之间的界限。这样的颠覆与创造,体现出当时的波普艺术家对现代生活的认可与赞美。

安迪·沃霍尔作品《布里洛肥皂盒》1964年

安迪·沃霍尔作品《超人》1960年

第五,安迪·沃霍尔十分明了新技术和传媒对艺术发展推广产生的巨大助推力。他一方面继续采用擅长的绘画技巧,一方面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跨越了印刷、摄影和电影之间的沟壑,用独到的表达方式诠释了当时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背景下,西方社会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传播了他提倡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等观点。他通过广泛的艺术探索为“如何看待艺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角色”等命题提供了多元化的答案,用包装明星、打造商业神话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让艺术如同商品一般强势进入人们的生活,参与话题的讨论。(本文照片均由作者于展览现场拍摄)

胥建国

2020年7月6日于荷清苑

安迪·沃霍尔作品《电椅》


安迪·沃霍尔作品《花》1964年

安迪·沃霍尔作品《猫王》1963年


来源:艺术中国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