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茶友,询问说,通过以上叶底的样子是否可以看出是不是古树?我说,不能!那能否看出春茶还是秋茶?不能。那总能看出是古树还是台地茶吧?还是看不出。接着问不是叶片齿轮有稀有疏,可以分辨吗?
说实话,在茶山行走这几年,我并没有看到过谁茶不用入口,仅根据茶叶,分辨出是古树、小树还是台地的。更何况很多古茶园基本是群体种混生,叶片各有形态,再加之制作后,更难以通过“看相”的方式去辨别。
通过普洱茶叶低鉴别好坏
叶底厚不代表古树
有人说用手捏叶底,叶底比较肥厚的就是古树茶。迄今为止,没有明确规定过叶底厚的就是古树茶,万一喝到的是古树的头春呢?叶片本就偏薄。更有甚者凭着一入口就把茶树年龄都给断定出来了,那这又是依据什么?所以说,这种说法和看法本人实在不敢苟同。
影响茶的因素很多
茶叶的树龄和它生长环境状态可以造成茶叶不同口感的变化。茶树生长在阴坡或阳坡,海拔高或低,采摘时的天气,杀青时的温度和工艺,这些因素都可以对茶叶叶底、口感造成影响。
通过普洱茶叶底鉴别好坏
在选茶时,普洱茶的香、味、韵、汤感、耐泡等等,茶友都会根据自己偏爱香或者甜的点去做对比,哪款香或者哪款甜就更好吗。
对于普洱茶有其存放价值和品饮养生价值,在选择的时候,首先得考虑生态是否天然尚佳;其次工艺得是正确的普洱茶工艺所制,才能保证其存放价值。满足以上两点,茶都没问题。而后再看树龄、山头。如果自己能力范围大些,可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比如是否要选择树更大的、滋味更协调的众多山头茶。
在品鉴一款茶时,一定要客观公正地去判断。从口感到茶汤入口,到最后的叶底等各个环节。要综合来看待这款茶叶的品质,才是理智的。希望各位茶友能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我们对茶叶的某些客观性判断,不要盲目,更不要跟风,听“看相”的。
在喝山头纯料茶时,每个山头有自己的特点,而非众山一韵,偏激的期待每个山头都泡成我们偏爱的口感那就失去了喝山头茶的乐趣。我们作为品茗者更看中一山一韵的独有特点,因而才花费不等的价格入手不同山头的茶叶一品其山头真味。
然而,古树与否,是无法通过叶底叶脉,或者齿轮、或者叶底肥厚,单一去做出判断的,这是残忍的事实!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