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款普洱茶好不好?看、闻、品甚至摸,看茶饼圆整度、松紧度,条索色泽、匀整度、肥硕度,汤色透明度以及叶底色泽、匀整度等等,闻干茶香、茶汤香、杯底香以及叶底香等等,品的自然就是我们常说的苦涩甘甜、茶气韵味,至于摸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摸叶底了,以此来判断一款茶后期的转化能力。因此,要判断一款普洱茶的品质并不容易,也绝非一句适口为珍就可以的,而我们今天主要说“看”。
看什么,其实说到底就是看一个“颜值”。颜值可以说是近些年才新兴的一个词语,但是对于颜值的在乎程度却是千百年来从未变过的,正如那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谓美好的东西往往更加能够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喜爱,所以颜值真的很重要,对于普洱茶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品鉴一款普洱茶的时候,往往先看这茶做得“好不好看”:茶饼压得规不规整,是否圆润还是有些歪了,条索是否都匀整肥硕,还是粗细不一、碎末贴饼等等,一款“有颜值”的茶往往更加能够获得好感。
然而,姣好的颜值虽然赏心悦目,但是有时候好看的外表也是会骗人的。不少人会有这样的认知,拿到一饼茶一看条索肥硕便认为这是古树茶,是好茶;相反地,如果条索稍微紧细一些,则认为是小树茶了。这其实是极其片面的,条索的粗细并不是评判古树与否的标准,条索的粗细其实跟后期的工艺以及产区有很大的关系。在普洱茶的制作工艺里,由于杀青、揉捻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条索,这其实并不难理解:比如揉捻轻一些,条索看起来就会松、粗一些,揉捻重一些,条索就会显得紧实、细长一些。因此,如果是由于工艺所导致的条索粗细,我们不妨等泡开以后来看叶底,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更加准确一些。
再者,由于不同产区生长环境、茶树品种、采摘方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也导致了条索看上去有着纤细、肥硕的区别,像景迈、那卡等一些茶区的茶树芽头就显得细小一些,如果我们以此认为它们是小树茶的话就很容易错过真正的好茶了。
所以,在看干茶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通过其“颜值”来判断茶品品质,而是需要在对茶品原料工艺、产区等信息都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再加以判断,不然很容易出错。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干茶就不用看了,我们还是可以看一下其干净度啊什么的,毕竟有些茶做的实在不卫生,一眼看上去各种不明物体夹杂其中。在我看来,有颜值的第一体现应该是一眼看上去“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说完干茶,再来看茶汤:生茶茶汤由于黄的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浅黄、明黄、橙黄、蜜黄等等,熟茶的话就分为褐红、红艳、红浓等等了,同样由于茶树产区、投茶量、冲泡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茶汤汤色的深浅都会受到影响,我们同样不能说汤色深的是好茶还是汤色浅的比较好。但=还有另外一点就是茶汤的透亮度,有些茶看上去清透明亮,有的却显得浑浊,毫无疑问,透亮的颜值要高的多,也更加招人喜欢,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凭一个透亮度就判断茶品品质。
造成茶汤浑浊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比如制作工艺出了问题:炒茶时出现了糊锅、揉捻时摊晾过厚被闷,熟茶发酵时温度不够或者是刚刚发酵制作不久的新茶等等;再比如撬茶时茶撬得太碎,冲泡时水温不够、翻动叶底等等都会导致茶汤看起来不够透亮。如果是工艺导致了茶汤不透,那么确实说明茶品品质受到了影响,但如果是其它原因的话,就需要我们改变我们的冲泡技巧,尤其新茶的话,放上一段时间茶汤透亮度将得到很大的改善。总之,茶汤的“颜值度”也不能作为我们评判茶品品质的标准,只能作为其中一个参考点,需要对茶汤浑浊的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最后就是看叶底了,可能有些人觉得叶底有什么好看的,都冲泡结束了,但其实叶底往往能够带来不少有用的信息。冲泡开来的叶底可谓是“原形毕露”,无论是其色泽、匀整度、叶片大小、是否有所混杂甚至叶片是否有齿轮等等都展示得清清楚楚,通过叶底来判断其原料季节、年份、工艺等都会显得更加准确,因此我们万不能小看了叶底,其“颜值”才是比较真实的,往往欺骗人的成分会少很多。
在这个注重颜值的时代里,颜值固然很重要,但是颜值并非一切,那句“你漂亮,你说什么都对”终究有些虚伪与客套了。就普洱茶而言,颜值自然是要看的,但是我们需要明确2点:普洱茶的高颜值并不一定等于条索肥硕、茶汤清透,或许干净也是颜值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普洱茶的颜值在普洱茶的评判中仅能作为一个参考点,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明白了这两点,我们才会相对客观地看待普洱茶的“颜值”并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