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

2020-04-23 zsdown520  795  收藏  管理
在书画鉴定的过程中,不同的鉴定家运用不同的方式。长期以来的鉴定方法以“望气派”为主要,但这种鉴定方法不是很科学,以气韵定真伪,以为“看画如观美人”;另外还有“款识派”,民国时期的庞元济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是看书画可信之处,并不全面。因为人死了他的印可以流传,签名亦可仿,何况还有代笔的问题存在,如:赵云壑就曾冒充过吴昌硕的画;“著录派” 在书画鉴定方面比前两者更具可靠性。但也有的著录本身就是假的情况存在。如:明代的张泰阶的《宝绘录》就是配合造假而造的假书。60年代以来形成了较科学的鉴定理论和方法。国内的始创者为张珩,他认为鉴定书画要多方面的考察、取证,认为鉴定的主要依据为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辅助手段有著录、题跋等。

  时代风格即风格的时代性。一个历史时代的文化演进,毕竟会塑造出一批有共同性、代表主流风格的艺术家,而不同的时代则表现为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艺术的时代风格:画面空间的处理上,一改过去绘画中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树木排列,如同伸臂布指那种比例失调的情况。特别是对湖水微波广阔深远的描绘,颇为成功。而且当时的山水画的特点是无皴法的,只是勾线填染罢了。当时的形象也逐渐从装饰变成写实,这些都代表了当时的艺术形式的面貌。

  由于时代的不同,环境有异,人生观有别,以其创制损益,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例如:隋唐以前宗教盛行,因而促进了道释画的巨大发展,导致了人物画的发生与繁荣。两宋时,由于朝廷设置画院,“以画取仕”,因而促进了花鸟画、山水画、世俗画的勃兴,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高峰。到了朱明王朝,法度森然,画家不敢逾越,所以形成了工整细密的院派画风。这些历史事实、流派关系、风格特点等对于一个搞书画鉴定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对于考证真伪、区别纯杂裨益非浅。

  又如,明代理论家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云:“山水为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一变也,李成、范宽一变也,刘李马夏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这些也充分表明山水画在各个时期不同表现的方式,也即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样式。时代的早晚不同,作画的方法也不一样。唐宋以前壁画流行,作者都是立着作画的,即便在绢帛上作画也是把绢帛绷在木框上,然后立着来画,大体上就象现在画油画的样子。那种将纸绢平铺在桌子上作画的方式,大约从宋代开始才逐渐发展起来。两种方法在运笔的角度及手臂所用的力量都有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样。

  在风格的发展过程中,个人风格其实包涵着时代风格。它们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比如以元季四家为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吴镇的《渔父图》、倪瓒的《容膝斋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这些图他们所用的皴法、笔墨、构图、线条都有所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有共性的东西:他们追求一种内在的、自然的、静谧的美,注重笔墨,讲求变化。这无疑又是元代绘画时代风格的呈现。

  在时代风格中包括着主流风格与非主流风格。这两种风格的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相互转化。如:清代初年“四王”画风笼罩整个画坛,当时“清初四僧”只处于被贬斥、蔑视的地位。到了明末民国初年四僧的风格逐渐成为主流。而四王的画风逐渐消减。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操作中把握时代风格的问题呢?首先先划分艺术时期(风格的分期),把一种风格具体化。这里要注意朝代并不是界定艺术时期的标准。再次,注重每个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画家,毕竟他们的身后有一大群追随者。会形成一定的气候实力。

  在时代风格中个人风格显示出独有的个性,表现出画家多种面貌。虽然有些画家的面貌在形成之后很少变动,但大多数的画家的面貌还是呈现出多样性的。如;吴昌硕在四十几岁的画作与八十岁的作品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而象沈周、文征明等就呈现出多种变化样式:沈周山水有粗笔和细笔,在四十岁前画法谨密细致,人称“细沈”,四十岁后始为大幅,笔墨粗润豪放,厚浑苍劲,虽粗枝大叶,草草点缀而意已足,形成沉着酣肆之风格。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