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欣赏书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人们常说,书画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这是针对在欣赏书画艺术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的反应。因为在欣赏过程中,他将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理解等等,而最终将期转化为对书画艺术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作者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判断,对书画作品艺术特点的认识,以至对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大致评估。而这些判断,认识、评估是在自已原有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从而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思想境界。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属于一种智力与知识的测验。也是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思想的全面理解,如果从人类对艺术的感受来讲,它又是一种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作用的精神享受。
中国书画艺术,同其他的造型艺术一样,其作品内容具有一定的说明性,而其表现手法则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使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性。中国传统书画作品的内容,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坏境和文化背景中,因此,必然受到这些历史因素的制约,对于今天的观赏者来讲,要真正了解它,是有一定难度的。中国传统书画的装饰性,是依存于书画作的表现手法,主要通过中国书画所特有的多变的线条、点画、不同的设色、墨晕等等,来表现书画艺术的之美来感染欣赏者,而这些方面,虽无太多的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但也有受限于社会生活空间的一面。因此,我们今天欣赏传统书画的艺术,除了解其内容外,更多地是着重于这一方面。
通过欣赏可以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所用的材料、使用的工具、笔法和设色的基本特点,但这只是对作品的“面貌”作一次大致的认识和了解,虽然这种认识和了解还很粗浅,却为进一步鉴赏打下了基础,这是很重要的“第一印象”作用。然后开始进入仔细观察、欣赏阶段。这是主要是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主题内容等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来获得对作品特点具体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接着是进入更深入的欣赏方法,这时要从以上对作品的认识理解中,继续寻找作品的表现手法与主题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寻找书画家在创作中所流露的心境、情绪,及作品随之而体现的意境。这种欣赏,要求欣赏者调动多方面的知识、素养,由眼前的书画进而扩展到同一书画家的其他作品,或是其他书画家的类似作品,甚至是不同意境的作品,如此、都是对眼前这幅作品的特色和内涵的补充和深化。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作品的全面了解,同时为下一步的鉴定填定了基础。
二 书画鉴定中的“模糊度”
通过欣赏的过程,同时为鉴定书画作了准备。不难想象,一个不懂得书画欣赏的人,却能够在书画鉴定方面有什么作为。识别一幅书画作品的真假与否,如果不能把握其艺术实质,仅凭款识、题跋、印章等一些“硬标志”来下结论,这样的鉴定结果难免就会出错。因此、识别书画中的赝品伪作,虽然有不少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运用,但最关键,还是要在于能够“看得懂”书画本身的实质。从我们今天所能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书画作品来讲,它们大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做到“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作为鉴定书画的标准之一,是非常重要的。
有经验的书画鉴定家大都认会,传统的书画鉴定方法,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值得要注意的地方。过去,老一辈的书画鉴定家,在书画鉴定中,通常以“望气”来作为鉴定的依据。所谓的“气”,其实就是,作品是否能体现属于书画家本人的艺术创作特点,这是个很玄妙的问题,对有经验的鉴赏者来说,是能够看出作品是否有“气”,但对普通人来说,尽管怎么解释,还是不能理解这里的“气”在何处。那么,有经验的鉴赏者们能看出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说是经验,也有说是凭第一印象,但不管怎么说,这里面存在着一种很玄妙的主观意识。所以,这就是,启功先生在一篇书画鉴定的文章中就提出,书画鉴定有一定的“模糊度”的原因。此语实在是大鉴定家的经验之谈。书画鉴定中的“模糊度”,与一个人的欣赏水平、鉴定经验、阅历、很有关系,这就必须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欣赏水平、鉴定经验和阅历,来理解书画鉴定中的“模糊度”。这一点之关重要。
其实,再高明的鉴定家,对于传统书画的鉴定,也并非十分有把握。众多传统书画流传下来,除了一些比较明显的,赝品伪作外,一般的私人的收藏出版、著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以假为真的作品记载,就历代皇家的书画著录里,和当代大型出版社的画册里,也难免掺入伪作。只要不是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这是件伪作,那么,对于众多似是而非的作品,都会出现一种“求同存异”,“多闻缺疑”的结果,这就存在了有人说真,也有人道假的作品。要合理地解决书画鉴定中的“模糊度”现象,对于鉴定者来讲,自然应该,不断提高鉴定知识和实践经验,要重科学性,在鉴定中要注重实证性,要避免受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更不能用,个人主观推断来轻易下定论。从收藏的角度来讲,更应该树立合理而正确的收藏观,应以收藏品的艺术性为第一目标,尽量避免被所谓的增值、保值心里所迷惑。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如果进入市场的流通,其价值取向仍然在于艺术上,而不是一时的人为哄抬或贬低就可以决定的。
三 鉴赏书画的基础
书画鉴定中最难理解的是“模糊度”问题,而正确理解“模糊度”这一问题,是关系到鉴定书画真伪,准确性的重要标准之一。解决书画鉴定中的“模糊度”问题,必须要从鉴赏入手。所谓“鉴赏”,就是指,在欣赏一幅书画艺术的同时,要为作品的真伪及其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正确判断。但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中国书画历史久远,流传情况十分复杂,再加上历代书画作伪盛行,还有出自书画家本身的种种原因,如假画真题、弟子代笔等等的“非真”情况,书画作品中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情况非常复杂。有些作品,虽然已经名家鉴定,但有些名鉴赏家出于人情、面子的关系,“指鹿为马”的鉴定错误时有发生。因此、鉴定要比欣赏更要困难。如果不提高欣赏能力,不能正确掌握欣赏技巧,要想鉴定一幅书画的真伪,是不可能的。所以欣赏是鉴定的关键之一。欣赏要从表面再到内里实质看起,由浅入深地欣赏书画艺术,要逐步培养自已的书画鉴定能力,就必须要打好“欣赏”基础。如何正确打好“欣赏”基础,根据我本人在20年的实践中得出经验,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 熟悉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熟悉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是为了在鉴赏书画作品中,能够把握其艺术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特征,进而比较准确地对其创作年代、创作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作出大致的合理判断。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经常阅读一些有关书画的发展历史,全面了解掌握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和不同的传承关系。
2、正确掌握各种表现技法的基本特征。熟悉了解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一是为了理清书画艺术的演变脉络,二是为了掌握书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的基本特征打下扎实基础。鉴赏书画,最终是要识别其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为主要目的的。书画艺术有哪些表现技法,这些技法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如作者的笔墨主要特点、技巧,用笔的质量,笔墨的力度、速度,设色习惯、特色等等。在书画鉴赏时必须要非常清楚的。
3、练习书画技艺,提高对各种风格和技法的感性认识。为了牢固掌握历代书画家们的不同艺术风格,须通过练习书画技艺,临习不同的代表性作品,来熟记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书画家们的创作特点,对这些创作特点,要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做到烂熟于心。要多看多记不同书画家的真迹作品,凡是真迹,都有书画家的本来真实面目,这个本来真实面目,就是他们在布局、用笔、设色、款识等方面的习惯。只有这样,当遇到自已熟悉的书画家作品时,其真伪优劣,就很快能鉴别出来了。凡善于造假作伪的人,都有一套以假为真的方法,有些手段高明的作伪者,简直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如果我们不深入练习书画技艺,不牢固掌握历代书画家们的不同艺术风格,当遇到以假乱真的伪作时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4、扩大知识面,在鉴赏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大知识面,书画方面知识,除以上所讲外,还要了解书画装裱知识,书画用的工具、纸绢、颜料、印泥等的不同材料习性和季节气候所形成的变化。如了解装裱知识,可以掌握假书画套裱的方法,了解纸绢,可以分清不同时期的纸绢特点。了解颜料,可分清不同书画家的用色习惯。越了解清楚,对鉴赏越有帮助。不仅要学习掌握书画方面的知识,而是还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古代文学、历史、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甚至道德思想、精神面貌等等,都有必要了解。鉴赏书画,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来讲,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精神享受,若要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来看,却是十分艰难而复杂的。只有靠“勤奋”学习各方面知识,用心“敢悟”艺术实质,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