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画动态投资风险

2020-04-23 zsdown520  807  收藏  管理
目前,各地拍卖会几乎都推出一定数量的中青年画家作品,其中有的画家个人风格并未成熟,但作品价格已从5000元一平方尺上升至1万元,更有的中青年画家作品价格已赶超吴湖帆、唐云、李苦禅、江寒汀等老一辈著名画家。这种不理性的市场炒作,显然加剧了艺术市场的风险

  

  动态风险一:数量隐患

  

  类似作品不断被重复

  

  一般来说,书画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不仅取决于书画家的知名度和书画作品本身的质量,而且还取决于书画艺术品的数量。

  

  由于当代书画家的书画创作受到其书画作品市场反馈情况的影响,因此,如果某种风格和题材的书画作品受到市场的青睐,那么,书画家们有足够的理由继续“复制”类似的书画作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对于书画家个人而言,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对于书画收藏者来说,他们不得不承担由当代书画家制造的动态投资风险。

  

  遗憾的是,相当多的当代书画家正在制造这种动态投资风险。正如大连万达集团繫宝斋负责人郭庆祥指出的那样:“现在有些画家,很有名,但他们的作品100张、1000张和1张都一样,自己重复自己。在他们的画中,老头换下来换上个小孩,小孩换毛驴,不停重复。”

  

  只有0.5%作品能保值

  

  由于中国书画市场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只有十几年的短暂历史,因此,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判断和预测当代书画家创作的书画作品在未来的中长期投资收益。但是,美国艺术市场的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可纳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今天创作和出售的绘画作品和雕刻作品中,只有0.5%在未来30年中能够保持市场价值。”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当代书画家的书画作品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而艺术市场对当代书画家的检验标准,除了其艺术水平高低,显然还包括其书画作品的数量多寡。因为书画艺术品的存世数量确实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书画收藏者和书画中介机构的兴趣与信心。

  当然,也有一些当代书画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竭力通过“信号显示”的方式来增强书画收藏者的信心。众所周知的吴冠中“毁画”事件就是一个典型而又少见的例子。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当代书画家而言,为了生计,为了短期收益而大批量“生产”某种受市场青睐的风格和题材的书画作品的情况却仍然是非常普遍的。吴冠中甚至指出,“许多书画家在一时盛名之下,往往将不够艺术价值的劣画也拿来招摇过市,欺蒙收藏者,在市场上来回倒卖,互相欺骗。”从中长期来看,这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书画收藏者的动态投资风险。

  

  财智提醒:书画收藏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显然有必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重点选购那些经过了市场检验的书画家的作品,例如已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或者选购那些生产“成本”高昂的书画作品,例如工笔画,以便在最大程度规避由当代书画家制造的动态投资风险。

  

  动态风险二:过度包装

  

  价格赶超老辈画家2004年北京翰海拍卖会曾推出一大批中青年画家的作品,结果不仅成交率高,而且大多数画家作品创下了各自价格新高。可以说,翰海的这次成功拍卖,拉开了中青年画家作品行情的序幕。

  

  随后,各地拍卖会几乎都推出一定数量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短短一年多时间,炒作中青年画家之风遍布各地拍卖会,不少画作动辄数十万元,其中有的画家个人风格并未成熟,但作品价格已从5000元一平方尺升至1万元,更有的中青年画家作品价格已赶超吴湖帆、唐云、李苦禅、江寒汀等老一辈著名画家。这种不理性的市场炒作,显然加剧了艺术市场的风险。

  

  包装噱头大于实质

  

  平心而论,当今中青年画家潜心埋头于艺术的并不多,有艺术功底和独特个性的更不多。需要指出的是:买家、藏家在挖掘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作品时,切不可被一些媒体“包装”所迷惑。近几年,据笔者观察,大多数投资者和收藏者购买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主要针对两种人,一种是被舆论媒体称为“著名画家”或是“艺术大师”的中青年画家;另一种是被舆论媒体誉为“创新派”的中青年画家。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者和收藏者慕名而购,有的被舆论媒体的“包装”所迷惑。

  

  确实,在画坛和市场上中青年画家不切实际的包装随处可见。如有的中青年画家自封“虎王”、“鱼王”、“猫王”、“鸟王”,有的笔墨空虚、修养不济,却故弄玄虚,并称之为“创新”的标准;有的传统功底并不深厚,艺术风格也未形成,却戴上“著名画家”、“优秀艺术家”,甚至“大师”的帽子;有的私下哄抬自己的作品价格,动不动超唐云,追陆俨少,以此来炫耀自己、标榜自己,似乎已同大师平起平坐。他们这种过分“包装”往往迷惑了不少人,尤其是初涉市场的投资者和收藏者。

  

  艺术作品变现较慢

  

  有媒体曾报道,在浙江某拍卖公司举办的书画拍卖会上,浙江一位中青年画家的一件巨幅工笔画成了各媒体关注的热点。据悉,作品委托人是一位姓董的个体老板。他曾慕名前往该画家家中,以100万元现金购得此画,后来,由于连续几个月投资项目不尽如人意,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不得已才决定忍痛割爱,可是接触了杭州多家画廊却无人接盘,最后只好找到这家拍卖公司,想通过拍卖拿回当初100万元。但是,拍卖公司对此幅画起拍估价只定为28万—38万元,结果,该作品在30万元的起拍价上就无人问津,惨遭流标。从这一事件中,至少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艺术作品并不等于金钱。艺术品不像股票,立马能变现,你如果花10万元买一件艺术品,一旦你急于用钱要卖出,恐怕很难立刻找到合适的买家。

  

  再次,投资艺术品需要敏锐的眼光。而眼力问题又涉及到许多方面,诸如真伪问题、优劣问题、价位问题,像上述这位董老板就属于缺乏眼光。尽管该画家作品在浙江颇为走俏,但是买家在作品价位上没有把握好,从而造成深度套牢。如今像董老板这样的买家并不在少数,他们对某些中青年画家盲目崇拜,并对一些媒体的宣传炒作信以为真,最后不惜巨资收购。

  

  财智提醒:目前,不少中青年画家作品价格大起大落,一些人为的炒作相当严重,其价格与艺术水准严重背离,显然蕴涵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对此,理智的投资者和收藏者要有清醒的认识。真正的名家和大师不是吹出来的、捧出来的,因为艺术这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中国画,没有数十年笔墨功夫和专业修养,要使自己作品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并在中国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投资收藏中青年画家作品需要前瞻性,没有前瞻性的眼光最好不要介入这类投资。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