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的十大流弊

2020-04-23 zsdown520  741  收藏  管理
当前书坛流弊之一是文化缺失。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是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书法艺术也是一样,必须靠思想、靠文化、靠才情作支撑。但是今天这样的书法家却不多。就整体而言,我们的书法作者读书过少,全面综合的文化素质比较欠缺。抄一首短诗,也会错上几个字。写一幅楹联,会把上下联搞反。给作品题款,连起码的文从字顺也做不到。在书写的内容上,则是摘抄古人词章的多,自行创作的少。这样的作品可以说举目皆是。避免错字、病句之类问题本应是对书法家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许多人连这样起码的基本功都不具备。如果这样的作者也能够称之为书法家,那书法家这顶帽子也太不值钱了。

  流弊之二是主义泛滥。现在书坛“主义”泛滥,许多人动辄给自己的作品贴上各种主义的标签,如什么古典主义、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实际上他本人对这些主义的内涵、定义根本不知所云,只是生搬硬套而已,拉虎皮做大旗,虚张声势。

  流弊之三是竞争无序。书法家的竞争必须通过书法作品说话,应该让作品过硬者享受名声与地位。但现在往往不是如此,竞争明显无序。比如缺乏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现在不少展览漏洞甚多,一些该上的作品没有上,而一些不该上的作品却堂而皇之登上了展览的殿堂。又比如,一些书法专业媒体推出的书法家缺少足够的公正性,使不少有实力但是缺乏公关能量的书法家备受冷落。还有一些大众媒体缺少对书法艺术的鉴别能力,把垃圾当宝贝,将猎奇当艺术,致使一些所谓的“口书大家”、“足书大圣”、“拖把书大王”屡屡登上报刊的版面,出现在电视的荧屏上,在书坛传为笑柄。这些践踏书法艺术的作为,既是对读者观众的误导,也破坏了书法艺术的有序竞争。

  流弊之四是风行印制作品集。现在印刷技术发展迅速,为人们印制作品集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法作品集。有个人作品集,有几人合伙的精英作品集,还有成百上千人合在一起的书法名典集等。印制作品集本不是坏事,但是现在却没有规矩,没有一定的艺术标准,印制得过多过滥。一些作者不顾书法作品质量好坏,无知无畏地仓促上阵,把出作品集看作是随便玩玩的娱乐,争先恐后,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但是,这些书法集有几本能给人以启发,使观者留下印象的呢?

  流弊之五是润格与市场脱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书法作品进入市场是正常和必然的。但是,有些作者对自身作品的价值定位不清,一味把作品的价格往高里定,恐怕定低了就会被人看不起,结果反而为市场所冷淡。还有些人抱着一种侥幸心理,采取蒙人战术,漫天要价,能蒙一个是一个。完全是急功近利,短视浅薄。

  流弊之六是作品面貌雷同。作品面貌雷同是困扰书坛的一大顽症。现在搞书法也有些像做生意,某段时间社会上写大字吃香,于是大家一窝蜂地去写大字;某人因为写某种字体出了名,大家便跟着模仿。艺术个性早就被丢到爪哇国里去了。

  流弊之七是吹捧盛行。才临池学书几年的作者,本没有多少功底,却被吹成上承秦汉笔法,下开一代新风;几岁的孩童,刚刚会写几个大字,也被吹成书法神童,冉冉升起的新星;稍稍有了一点成就,就有评论称其为大师、书圣。我们的评论是一味投作者所好,为其抬轿子,唱廉价的赞歌。

  流弊之八是盲目创新。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但是创新必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现在书坛所谓的创新将创新与传统完全割裂。这样的创新是盲目而自以为是的,浅薄而经不起推敲的。

  流弊之九是急功近利。有的人连临帖的基本功还没有过关,就急于创作,到处题词。心态浮躁,不愿静心苦练,把书法当作牟利的手段,升迁的敲门砖,以为会写字就是会书法。

流弊之十是疯狂炒作。一些书坛人士不把心思花在书法创作上,而是像炒作演艺明星一样来炒作自己,把功夫做在书法创作之外。如策划展览,制造轰动效应;刻意包装,展示另类新姿;操作拍卖,进行人为的新闻造势等,不一而足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