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断代:玉犀牛(二)

2020-04-23 zsdown520  1786  收藏  管理
清代玉辟邪

  玉辟邪,自唐代以后极少见,及至清代中期,特别在清乾隆年间,复以新的形式出现。如曾见清中期一件玉辟邪式器,以立雕加镂雕和浮雕,线刻而为,作子线和大小不同的三辟邪复合为一器。各辟邪皆双角,背有齿状凸脊,体光素无纹且无羽翅,头顶有双角,颔下有须,形如狮或虎,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近似的辟邪,亦见用其形作一仿古器皿者。

  综观清代辟邪,计有如下一些情况:

  ①此期玉辟邪之料,全部用和田优质玉料制作,表面讲求平滑的抛光,亦便于保存原玉璞皮色,但总体的神气,没有汉魏时期的古朴典雅和威武。

  ②此期玉辟邪中的具体形态,凡前期的双角、羊须、猛兽身躯等都保留下来,是知它与前期是有延续和继承的关系。

  ③此期玉辟邪亦有一明显的变化和差异,主要表现为极少见有独角者(按此期凡独角神兽,另称为"角端"),腹间无羽翅,背有齿状凸脊,蹄足等。

  玉麒麟

  麒麟,神兽名,东汉许慎《说文》:"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段玉裁注称:"麒麟,状如麋,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何法《征祥记》:"麒麟者,牡曰麟,牝曰麟,许云仁兽,用《公羊》说,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礼记•礼运》:"山出器本,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效橄。"同书又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据上所载,知麒麟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之一,为祥瑞物(仁兽),呈麋身、牛尾、一角。又麒麟,可简称为麟,或"牡曰麒,牝曰麟",亦与凤、龟、龙合为"四灵"。值得指出的是,通常汉代的"四灵"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四种神灵,而《礼记•礼运》之"四灵"白虎易为麟,朱雀易为凤,这一方面说明当时的"四灵"物种并不固定,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朱雀与凤可能为异名同物,白虎为麟亦为异名同物。汉代的青龙、白虎、玄龟、朱雀和凤五物皆在玉器实物中有所见,当麒麟为何形神兽,今人无从解答。笔者认为,今人所称的螭、辟邪,在汉代都有独角者,其中一种或可能是当时称为麒麟者。

  现在,如果排除汉代麒麟而论,在玉器上能见到的麒麟,便是明清时物,其中明代常在玉带板上出现,清代  常作祥瑞吉福图出现。

  曾见明代麒麟纹带板多件,有的镂雕一麒麟穿行花卉草木中,有的作一麒麟纹行走在山石云气间。

  从明代麒麟纹情况看,知此期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此期麒麟均以纹饰的方式琢镂在玉带板上,有的在花木中,有的在云石中。

 ②此期麒麟之所以饰在玉带板上,是因麒麟除兆仁德外,更重要的则是因明代礼制中规定凡公、侯、伯、子级封爵,其服和玉带皆用麒麟纹表示,是知麒麟纹是帝王以下勋爵的标记物,亦知此纹玉带板是当时仅次于帝王用玉带之物。

  ③此期玉带上的麒麟纹,作双鹿角,一绺浓粗发从脑后向后飘或前冲,圆突目,如意式鼻,张口露齿,四龙爪足,狮子尾,通身饰鱼鳞纹,背有齿脊,身披火焰等,总的形象是龙首、兽身、鱼鳞。

  ④此期麒麟形,非龙、非螭、非角端,且文字材料中明确定为麒麟,故它是迄今所知最明确的神兽。

  清代取清玉带制度,但武官一品的服饰补子纹以麒麟纹表示,故作为帝王和民间用玉中,一般是不会出现麒麟和麒麟纹的。然清代晚期玉器中,偶有饰麒麟纹者,常见的"麒麟送子"等,即刻绘一童子骑于麒麟背上,表示所得之子长大成年后将成就一番事业。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