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饰品透射反射偏光检测(二)

2020-04-23 zsdown520  991  收藏  管理

3.1.2 翡翠的自色与硬玉岩的结构、构造相关。民间常流行着一种“行话”判断颜色是否是自色看糨“色眼”及“色根”,实际上“色眼”是翡翠饰品表面颜色的出露点,“色根”是表面颜色向内的延伸部分。在透射偏光下,在强光源的照射下,质地半透明状颜色容易识别,颜色的分布与硬玉岩受后期应力作用产生的裂纹(绺)无关,绺只能使颜色延伸产生错位,同样包含显微绺使具绿色的硬玉单晶错位。但绺中是无绿色贯通的。饰品上颜色有“色眼”无“色根”的应当注意是否他色,是否表面染色所致。

3.2 翡翠饰品的染色、褪色检测是进一步判断翡翠饰品颜色是否自色的他色。在边贸交易中经常出现一些浅绿色、浅紫色的翡翠饰品在玉佩、玉镯中更为普遍,由于工艺处理很好,颜色似有非有,具美丽、柔和的色泽外观。在透射偏光下这种颜色仅浮于饰品表面,在透射偏光显微镜下观测在局部晶粒间及显微裂纹中有色素浓厚现象,在显微凹坑中色素成点状浓集。这类饰品是经过染色处理后又经过一次褪色过程,然后抛光、浸蜡。

3.3 翡翠饰品的色膜覆盖,是将质地较好的无色翡翠改变成绿色翡翠的一种方法。透射偏光下观测发现,在高倍(40×10)显微镜下产生二层焦距面,表层为一均匀胶质层,另一层显示晶粒结构,岩将这种翡翠饰品置于一开水中腊层将起皱脱落,这种饰品的密度一般在3.20g/cm2±。

4、翡翠饰品的漂白检测

在硬玉组成的晶粒间以及原生、次生裂纹中常分布有原生、次生矿物,是产生杂色的原因。漂白的目地就是通过酸、碱浸蚀,去除杂色,使翡翠饰品颜色美观、鲜艳。在翡翠反射偏光显微镜下放大40倍观测饰品的反射面,晶粒接触界线细而平直,出现少量麻点状不规则形浅溶蚀凹坑,大小一般为0.01mm,在次生裂纹中形成断续浅溶蚀沟。凹坑及沟中物质反射色暗色,说明当有浸蜡。

5、翡翠饰品漂白后浸蜡检测

致密状结晶较粗的翡翠饰品,经过漂白处理后一般都要浸蜡,提高饰品的质地和色泽。在反射偏光显微镜40倍下观测,凹坑、沟中被反射色为深灰色物质充填,反射率一般R=4%±。

6、翡翠饰品漂白后聚合物充填检测

质地较差的翡翠饰品,在漂白后都要进行聚合物充填处理,达到翡翠饰品增色及改变质地目的。在反射偏光显微镜下能快速正确的判断聚合物充填的部位和含量。聚合物主要为环氧树脂类、塑料类,采用煮、压入方法进行,为达到与翡翠饰品一样颜色,在聚合物中渗入相应的色素,在使用聚合物是要掌握“火候”,“太老”聚合物变脆、发黄。

7、翡翠饰品检测

这里指的翡翠饰品是未经过任何人为的包括物理、化学方式优化处理。在反射偏光是晶粒之间界线极细微、无溶蚀现象及外来物质的渗入,反光面成一完美的镜面。

8、仿翡翠饰品的检测

8.1 染色石英岩是仿翡翠饰品的重要一种,边贸中一些摊主常以此获取暴利。染色石英岩以往常俗称“马来玉”,它是石英岩经染色处理后获得鲜艳翠绿色,由于质地细腻,具玻璃光泽、半透明状,因此人们十分喜受佩戴。在透射、反射偏光40倍下观测,石英岩具粒状结构或粒状变晶体构,染色吸附物质在岩石中形成似碳酸盐岩类中的藻团粒结构,“藻团”由绿色色素富集形成。

8.2 乌兰翠因产于青海乌兰县得名,俗称“申国翠”,因颜色翠绿,具玻璃光泽、半透明,常用以仿翡翠饰品。

乌兰翠主要由钙铝榴石组成,并含有符山石、透辉石、方解石。在反射偏光40倍下观测,具粒状变晶结构,测定密度为3.425g/cm3,玉镯互相碰撞发音沙哑而不清脆。

8.3 东陵石玉系含铬云母石英岩,颜色绿、具玻璃光泽。在反射偏光40倍下观测,呈片状粒状变晶结构,测定密度为2.65g/cm3±。

8.4 绿色玻璃也是仿翡翠饰品重要材料,在透射偏光40倍下为均质体,部分受应力作用显示不均匀的非均性。目前在市场上有一种称“南非玉”的绿色玻璃饰品,外观极似翡翠,在透射偏光40倍下,内部出现大量似羽状雏晶结构,摩氏硬度为5±。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