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工艺的基本方式--“磨”

2020-04-23 zsdown520  886  收藏  管理
玉石的硬度很高,没有金属工具可以对其像木材一样进行锯割、刮刨等加工,而是利用磨料(古人称天然产出的磨料为“解玉砂”,是一种石英砂。近现代改用碳化硅等)对玉石的磨削能力。那些能够用驱使“解玉砂”玉石料表面进行磨削的工具,就是“砣”。

  在远古时代,为了切割玉料,是用皮革条蘸“解玉砂”在玉石表面上来回扯动,利用“解玉砂”将玉石磨出沟槽,持续不断研磨使沟槽不断加深加长,直至将玉石材料一分为二。其后才发明了用于“锯割”的砣具,通常是圆形薄口,叫铡砣。不断旋转的铡砣带动磨料,直至将玉材磨断。现在广泛使用的金刚砂铡砣,也是在金属砣片上镀有一层金刚砂,借助于金刚砂对玉石材料的不断磨削,才将玉石材料一分为二的。所以,玉器工艺中所谓的“锯割”作业,实际上是“磨玉”。“磨玉”的快慢与砣子转动的快慢有关,也与“解玉砂”的粗细有关。制作玉器的各种加工作业,出坯、掏膛、打孔、做细、勾花纹、抛光,都是利用不同形状的砣子来控制磨料与玉器的接触研磨方式,并改变“解玉砂”的粒度来进行的。所以,从工艺原理上讲,“磨”是玉器工艺的基本方式。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用砣子搭砂子的方式是制作玉器惟一方法。最早的砣具是石制的,故称“砣”,后来有木制、皮革制、铜制、铁制的,也仍称为“砣”。现代玉器广泛使用的镀金刚砂工具,是把金刚砂镀在金属砣子的工作面上,也仍是砣子,只不过磨玉时不用搭砂子了。

  由于砣具的形状能决定“解玉砂”和玉石材料的接触方式,所以需要不同形状的砣子。用于切割原石玉料的叫铡砣,圆形片状,有大小之分。用于工艺制作的,叫鏨砣,也是圆形片状,直径小于120毫米,中心安有圆轴。勾砣的种类最多,不仅有大小之分,而且形状有许多种,用于勾线、起线,也用于“顶”、“掖”。轧砣多为圆柱、圆锥状、圆台形,用于轧平表面,其中,有的工作面是90度角的叫“大齐口”;小于90度的叫“快口”。另外,还有许多专用的砣子,如用于镟碗的,叫“碗砣”;用于制作敞口器皿的内膛的专用工具,叫“膛砣”;用于抛光的还有用皮革制成的“皮砣”,或用葫芦的外壳,叫“葫芦瓢”。

  由于砣子不具磨削功能,所以砣子选用什么材质,对玉器制作的工效不会产生影响。改用金属砣具,有便于制作、口比较薄、耐用等优点,但只要砣子的转速不提高,玉器制作工效也不会提高。

  明清玉器鉴赏家、收藏家谈到古玉辨伪时都非常强调“刀工”,并说汉代以前制作玉器都是用“刀”刻出的,而刻玉的刀就是“削玉如泥”的“昆吾刀”。但这仅仅是一种想当然的解释,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也仍没有发明出“削玉如泥”的刀具,让我们可以像做木雕一样地做玉器。至于“刀法”一词,可以理解为美术评论上的习惯用法。正如石雕艺术一样,是用錾子一点一点凿錾出来的,不是也有人讲什么刀法流畅之类的话吗?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