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翡翠饰品中观音和佛公类比较多?

2020-04-23 zsdown520  924  收藏  管理
中国的玉文化和宗教自古以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翡翠的主产地缅甸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更由于翡翠盛行的区域——东方文化圈,是以信奉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地区,佛教对翡翠艺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佛教题材在翡翠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和地位。

佛像雕件与人物雕件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佛像雕件通常塑造慈悲庄严、豁达超脱的佛家菩萨形象,而人物雕件的造型则以人物的常态真像为准。我们看到的菩萨形象,有的慈祥庄重,有的金刚怒目;或大肚无忧、笑口常开;或超凡脱俗、诙谐潇洒。因此,佛教人物的构思与雕刻,创作者能有宽广的发挥余地。珠宝界的佛学人士认为,翡翠贵为玉中之王,来自佛国,可以将其塑造为无声的佛陀,空道的良师;翡翠自然天成,有光有泽,有形有状,其色不媚不俗,其音不同凡响,正是佛教精神的良好载体。佛像玉件在身可助人修行、养生,可宁心静气、护佑平安;同时,佛像玉件还是助人福慧双修,接近自然,通向静心法门的诤友。

在市场中,我们最常见的翡翠佛像雕件有弥勒佛、观音菩萨,有时也可以见到如来佛(释迦牟尼)和济公活佛等。而弥勒佛、观世音是中国人最喜爱、佩戴得最多的佛像,这是因为绝大多数都有一种祈盼人生福顺、安宁、康泰的心理,希望在遇到困难时能够逢凶化吉,消除不利因素,即常言道的消灾避难,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完全可以理解的心理活动;也有不少人常感念做人之难,人生一世不容易,在遇到不公平、不如意的事时怎么办?这样的时候往往要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在民间,老百姓喜欢笑口常开、大腹便便、滑稽又可亲的弥勒佛,人们认为他的形象能使人解脱烦恼,纳福纳财,从而对生活充满乐观精神。每当看到弥勒佛,就能从一定程度上使人的心灵得到宽松和解脱,杭州灵隐寺有一幅天下闻名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坦荡、宽广和超然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人们喜爱佩戴佛像翡翠玉件的主要原因之一。观音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神圣的位置,历史上,佛教在中国虽然受权力左右,为统治阶级服务,但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下层民众对生存苦难无力的、消极的反抗以及对生命、对生活理想的渴求:他们的理想、愿望、审美情趣在多方面同化了来自印度佛教本来的宗教意味及美术造型,如本来为男性的观音,便由中国老百姓根据自己的愿望造出了和善可亲、大慈大悲的母亲形象——观世音。赵朴初在观赏观音画像时,满怀虔诚和崇敬的心情写了一首《题观音大士》的诗句:“慧眼婆心降梵天,杨枝净水洒三千。万般劫难都消尽,一步人间一白莲”。简要地道出了观音菩萨端庄智慧、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佛家形象,所以有的人称观音为“东方的女神”。当前在珠宝消费领域内流传着“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导,没有什么道理和根据。因为只要愿意,男女老少都可以信奉佛教,没有性别之分;而根据佛教精神,无论是佛或观音,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都是针对所有人的。再说,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没有任何一篇佛经中有过男人信观音、女人信佛的规定。所以,如果你喜爱翡翠佛像雕件,则不必有这样的框框,男女都可以戴佛,也都可以戴观音。

在玉雕大师或工匠的创作活动中,有时以济公或钟馗为题材,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翡翠摆件或挂件。济公被世人称为“济公活佛”,在佛教中称其为“降龙罗汉”,相传生于宋高宗时期,浙江人,俗名李心远,法名道济,有时他故意装成颠僧,又被世人称为“济颠”。幽默诙谐、洒脱超然的济公惩恶扬善、护佑协助弱者,帮助人们实现理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钟馗虽然不是佛门中人,但民间仍将钟馗当成神或当成佛加以敬奉。钟馗为进士出身,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在民间也时有耳闻,其中赵中祥老师题《钟馗醉酒》的诗句,可以视为很好的概括:“满腹珠玑,济世唯正气。精诚感天地,凛然泣鬼神。堪笑唐王失慧眼,怒走能臣辅阎君”。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钟馗外表虽然算不上帅气,但腹中锦绣十分了得,难得的是正气凛然,是打鬼的,是正义和勇猛的化身。在翡翠市场中可经常见到用墨翠雕成的钟馗的形象,具有很大的魅力,不少老百姓认为能镇惊、驱邪、除恶、防灾、护身、化凶为吉,给人带来好的运气。

狮子本是佛的坐骑,在佛学中具有护法的含义,于是狮子的形象到了千家万户、府衙殿堂。它的造型既威猛又逗人,成为守门去邪,镇恶护财的象征,在翡翠雕件中,也可以看到狮子的图案。莲花据记载是佛诞生之处,所以佛常常坐在莲花之上,世间取莲——连的谐音,寓意能生高贵之人(另一种寓意是为官清廉)。在玉文化中老百姓希望佩戴有莲花图案的玉件,能受到佛的关照、连生贵子,这是佛教与百姓生活巧妙结合的证例。另外,与佛教有关的宝塔、香炉、木鱼、念珠等等也给翡翠艺术增添了许多独特的造型。翡翠佛像雕件的丰富内涵,加快了翡翠走向大众,进入千家万户的步伐。

我国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对宗教有信仰或不信仰的自由,对于翡翠佛像的艺术性,大家都可欣赏;而对于佛像所蕴涵的佛教内容和由此派生出的民间观念,消费者可以相信,也可以不必在意。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