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一词《康熙字典》注释最早为一种鸟名,赤鸟叫“翡”,绿鸟称“翠”,清康熙三年以美玉代之。翡翠为天然矿石,是一种坚实耐用的硬玉。清世祖福临顺治年间由缅甸流入我国,因此,旧时翡翠多为皇室所有,流散到民间甚少。自乾隆开始,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7位皇帝对其情有独钟,宦官和商贾以翡翠收藏丰俭来衡量财势,故翡翠又称之为“皇家玉”、“帝王玉”,其地位凌驾于各种宝石之上。
翡翠制品有“旧饰”、“时饰”之分。所谓“旧饰”是指清末以前的“官饰”及贵族的首饰,如翎管、板指、帽正、龙带勾、朝珠、扇坠,烟壶、别子、牌子等;所谓“时饰”是指晚清以来社会上流行的饰物,如奶坠、镯子、戒指、耳环、项链、马蹬等。
如今,翡翠制品颇受收藏家的青睐,但由于翡翠产量很少,上等翡翠更为罕见,市场价格一直保持着强劲的上扬趋势,所以一些人运用技术手法以假乱真或拿B货、C货冒充上等翡翠,从中牟取暴利,使不懂鉴别的爱好者望而目迷,心存疑虑,甚至上当受骗。
翡翠具有“浓、阳、正、俏、和”五大特点。浓就是浓而不淡,像雨后的冬青树叶或芭蕉叶那样浓碧绿色;阳就是阳而不阴,鲜艳明亮;正就是颜色纯正,无任何杂色混在其中;俏就是清滑晶莹,俏而不老;和就是绿的均匀,无深浅之分。这样的翠,绿的理想,绿的上乘。
我们平时所常见的翡翠,多为廉价的石灰地翡翠。此外还有多种名贵的绿色翡翠,如祖母绿、玻璃绿、黄阳绿、鹦哥绿、金丝绿、梅花绿、葡萄绿、瓜皮绿、苹果绿、葱心绿、浅阳绿、丝瓜绿、菠菜绿、墨绿等,尤以祖母绿、金丝绿、苹果绿最为名贵。祖母绿翡翠,行家又称之为“宝石绿”,它地为“湖绿地”或“玻璃地”,呈透明或半透明状,绿色浓艳者价格非常昂贵;金丝绿翡翠,又叫“筋丝绿”,它为“豆青地”或“藕粉地”,绿色浓硬为筋丝状,时下价格不断上升;苹果绿翡翠,多为“虾肉地”,绿色鲜艳,可与金丝绿翡翠争雄媲美。
由于高档天然翡翠资源日益枯竭,故市场上翡翠的代用品占了绝大部分份额。翡翠的代用品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用其他绿冒充翡翠的赝品,如马来玉、澳洲玉、河南玉等,它们质地粗糙,光泽较差;二是用塑料、玻璃、瓷料等制成的仿翠假货,一般较易识别。但近几年用高科技人造的翠玉,它与天然翡翠十分相近,肉眼易认为天然翡翠,只有利用检测仪器才能识辨真伪。收藏者在购买翡翠饰品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慎重鉴别。
翡翠的地子
玻璃地 完全透明,玻璃光泽。 翡翠的透明度与宝石不同。好的玻璃地镯子看上去透明如水晶,无杂质。极品为冰地。例:一收藏家珍藏的牌子,很多自认为是专家的人都认定是水晶。
水地 透明如水,玻璃光泽。 与玻璃地相似,有少量的杂质。
蛋青地 质地如同鸡蛋青,玻璃光泽。 半透明,但比较纯正,无杂质。
鼻涕地 质地如同青鼻涕,玻璃光泽。 半透明,但比较纯正,少量杂质。
青水地 质地透明,但泛青绿色 是带青绿色的水地品种,因色干扰,不如水地品种。
灰水地 质地半透明,但泛灰色。 因有灰色,质量又比青水地又差。
紫水地 质地半透明,但泛紫色调。 与紫罗兰不同的是强调透明,实际上是半透明的紫罗兰。
浑水地 质地半透明,象浑水。 透明度差的水地。
细白地 半透明,细腻色白。 如果光泽好,也是好的玉雕原料。
白沙地 半透明,有沙性,白色。 不细腻的细白地。
灰沙地 半透明,有沙性,灰色。 不细腻的灰色白沙地。
豆青地 半透明,豆青色地子。 实际上是豆青色地半透明品种。
紫花地 半透明,有不均匀的紫花。 为颜色不均匀的紫罗兰。
青花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有青色石花。 质地不均匀,只适合做玉雕。
白花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质糙亦有石花。
瓷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白色。
干白地 不透明,白色。
糙白地 不透明,粗糙,白色。
糙灰地 不透明,粗糙,灰色。
狗屎地 褐色,黑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