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是玉行中的行话,系指玉坯中内含的黑或灰色杂质形成的瑕玷,俗称“脏”。玉工都知晓事先要“挖脏”,使玉坯洁净无瑕。翡翠质地内偶尔也会出现类似玉料中的瑕玷那样的污秽斑点,也称作“脏”,常见的是黑色斑点,所以也称“脏黑”。脏黑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品级的评定,也有损它的美。琢玉名工在雕琢过程中可变害为利,利用“脏黑”制成俏色玉器。这一点在琢翠行中也是通用不悖的。对脏的巧妙利用是变害为利、提高其审美价值与艺术性能的不太常用的应急手段和特殊技法。
(八)绺
“绺”本为我国古代纺织用丝的单位名称,如“纬十缕为绺”,也就是十丝为一绺。古玩界用“绺”表述瓷、玉上出现的像丝缕那般粗细的裂痕,亦称“绺裂”,近为矿物学家采纳,以表述由内应力造成的矿物中的裂痕。近来,矿物学家总结翡翠的内伤绺裂计有夹皮绺、夹杂色的恶绺、无色的通天绺、大绺、十字绺、碎绺、片绺、屠绺、立绺、横绺等绺裂(前揭《中国宝石和玉石》页103,表17-4“翡翠戒面观察与选择表·6·绺裂”)。绺的存在既影响翡翠质量、级别、价格,同时也影响它的美观,它是翡翠审美上的消极因素。玉行有先“去绺”的工艺过程,琢治翡翠也不例外。翠绺因应力作用形成于翠体的内外,也是防不胜防的,有时糙型做成时发现了内含的绺,小绺可以再挖出,大的、长的重绺,使工匠手足无措,十分被动,最终还是重绺永存于作品而无可奈何。玉器工艺上有随绺而琢的习惯,用绺作衣纹或山石的皴,尽力减轻绺对作品产生的负面影响。琢治翠器的工人都有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也会尽量减少其危害。
上述八点是翡翠审美中的八个侧面,它们在审美过程中不是同等重要的,一般地说,色、水、种、地四点均直接涉及审美,它们又是相互联系在一起。当然,审美也是有重点的,这就是色与水(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概括种与地的因素在内),这也是与和田玉审美侧重点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