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一秦朝,统一的时间仅有20余年便被汉朝取代。汉朝统治中国数百年,前后分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其间还隔着一个新莽政权。西汉早期,在两广一带也曾有一个虽一度臣服西汉,但后又自行称帝的南越王国。
20年前,所见秦王朝玉器还不多。最近从陕西省秦都城所在地发掘出的一批玉器中,才使我们对秦代玉器面貌略有了解。及至西汉,随着统一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加强、财力物力的丰富与“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商贸交通和人员往来的发达和增多,使佩用玉器之风又有新的发展,此期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复,较之战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从总的情况看,特别是从玉器造型和饰纹来看,两汉玉器可以说是战国玉器继承与发展并共同形成玉器发展史中的第三次高峰。
两汉玉器不仅传世品种十分可观,更重要的是近几十年以来,发掘出一批令人瞩目的精品。其中发现的重要墓葬有广州市象岗山发掘的西汉早期南越王赵昧墓,河北满城县发现的西汉中期中山国刘胜夫妇墓,江苏省扬州市和徐州市发掘的若干西汉墓,陕西省西汉帝陵附近遗址出土的若干非墓葬出土的玉器,以及山东、湖南、广州市和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与河北省定州市发掘的东汉墓等。
二、秦汉玉器的品种
有关秦代玉器,从一些文字资料中可略知一二,其中有众多考据家在寻找的秦始皇“传国玉玺”,即重要史料记述的,称该“传国玉玺”是用卞和发现的“和氏璧”改作而成,玉玺的设计和书写者是秦朝丞相李斯。可惜这件中国第一件玉玺,据传在唐朝丢失而至今下落不明,我们对它的风采无从了解。此外,秦代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琢玉大师孙涛,所作白玉虎生动逼真,惜其器今亦无存。最近在陕西省等地墓葬和遗址中发现一批秦代玉器实物,品种有形同秦兵马俑造型的男、女玉人,玉高足圆杯,玉具剑饰物、玉尊、玉鱼和—坑以“六器”(璧、琮、圭、琥、璋、璜六种玉器)为主要品种的碧玉作器物,计近百件。这批玉器中,唯玉高足杯和“六器”中的一对形似虎的“玉琥”尤引人注意,证实这种玉高足杯的最早制品在秦代,亦又一次证实“六器”中的玉琥就是以虎为本而摹作,而不是像其他五器那样,皆作几何式造型。
汉代玉器的品种,依然是生活用器皿居多,新出现的品种尚有笔洗、砚滴和盖盒等。玉制成组佩,按汉制规定,自西汉始,在割据两广的南越王国仍大量制作,仅该国王赵昧墓中就发现数件套。值得注意的是,在汉朝统治区内,虽禁止成组串佩,但作纪念和避讳等用的单个形玉佩,如玉舞人、玉翁仲、玉刚卯、玉严卯、玉蝶、玉胀、玉司南佩等数量相当可观,并成为当时佩玉的主流。
汉代“六器”之用,最盛行的是玉壁,其次是玉璜和玉圭,而玉琥、玉璋和玉琮似消失或改作他用。如在汉墓中发现的两件玉琮,一加配器座后改作器皿用,一改作玉衣上的生殖器套用。“葬玉”器,以往曾见有玉唅和缀玉覆面器等,其中玉唅至此期,不仅品种突然增多,且数量可观,有以蝉为本摹作的所谓“唅蝉”尤为突出,在当时的主要贵族中多有发现。其他新出现的藏玉品种,有可能由此前的缀玉覆面器发展演变而来的玉衣(以等级的高低有金缕、银缕和铜缕之分)、玉握(以猪形)及包括玉眼盖一对、玉鼻塞—对、玉耳塞一对和玉口唅、玉肛门塞、玉生殖器套或玉阴道塞各一件等共同组成的所谓的“玉九窍器”,以其作“玉入九窍,以防尸之不朽”用。
玉制人神物,除前述作佩饰用的玉舞人和玉翁仲外,尚见有凭几而坐的玉人,着拖地长裙式玉仕女,玉东王公和玉西王母及玉仙人等。神异动物中,此前已见的龙、凤、螭等仍大量出现,新出现的尚有综合各种珍禽异兽而作的玉辟邪和“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写实动物中较战国时又有增加和出现,见者有玉鸭、玉蝉、玉鱼、玉虎、玉鹰、玉牛、玉马、玉熊及玉犀、玉鸠鸟等。此外,以往已出现的玉带钩、玉具剑饰物、玉兽面形铺首等仍有出现。唯一不同的是其含义和造型纹图等均有新的变化,并构成此期的新风格。
在琢玉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当属由数千件不同形式玉片组成的玉衣;由多种纹图同饰一器的玉座屏;可能由蓝田玉制成的重达10公斤的大型玉铺首和吕后生前用过的“皇后之玺”玉印等。它们的发现,有的可作重要的历史资料,有的标志着琢玉史的重大进步,更多的则表示当时艺术上所取得的新成就。
三.秦汉玉器的风格特点
秦汉王器的用材,仍以新疆昆仑山产透闪石——阳起石料(俗称和田玉)为主。此外,新疆天山以北产的玛纳斯碧玉,继战国始出现后,复又大批采用并大多用作陪葬品;曾在战国中断使用的蛇纹石玉料(岫岩玉),在东汉时又—度兴起,并说明因东汉时国力不支,统治者用玉出现以次充好的境况;汉代史书中大加推崇的蓝田玉,有一两件大型建筑物用器有人考证是用该料制作,但是否就是蓝田玉制作还有待考证。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玉器即使是用蓝田玉制作,它也说明在汉代用蓝田玉作器是不多的,而更多的情况很可能作帝宫的建筑物附件用,日常所见的高档玉器是不用该玉料的。
秦汉玉器中,除一小部分作贵族的生活实用品外,更多的是以其表示上流社会中等级的高下,子孙后代对前辈的孝道和为阴阳五行、辟邪压胜等迷信活动服务。故此时的玉器包括出现的人物和写实性动物造型的玉饰,无不有神秘奇特感。
秦汉玉器的形式和饰纹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变化,如玉具剑饰物,因大多作铁剑上用,固多器大厚重;饰纹由简至繁,造型由薄至厚;玉璧中的出廓一式,出廓处饰纹由孔内、两侧转移至上端一处,其饰纹由对称转向非对称,及至东汉还出现镂空铭文之璧,见者有“长乐”、“益寿”、“宜子孙”铭等吉祥语;而那些龙、凤、螭纹,也有明显的变化,如龙,从“S”形游动态转化为爬行状,并出现眉骨高起,有四足,吐长舌,口吐或含宝珠,个别身上有鱼鳞甲和动感极强的形式。螭龙之态,由战国的侧首侧视转为正面正视形,四足由身下一侧行走状转化为置身两侧各两足成伏地爬行状,由张牙舞爪向合口形发展;一些几何装饰的纹图,虽有出现,但较战国少,并多成宽松布局。与此同时亦出现前所未见的新饰纹,如圆圈纹、云气或流云纹、短平行毛发纹、细如毛发的游丝纹和斜刻而成且较粗的“汉八刀”饰纹等,其中细如毛发的游丝纹的刻琢,似非用砣具琢制,而有可能是“它山之石”,如金刚石(又称“昆吾刀”)磨尖直接刻划成,故其纹多在弯曲处呈现叉边或差道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