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故事之----翡翠人生

2020-04-23 zsdown520  631  收藏  管理
年初,我到香港探亲,跟朋友来到北角英皇道,进入一座大厦,乘电梯登上22层楼的香港珍宝玉器宝石公司。一进门,就有一缕让人心旷神怡的清香袭来。原来公司里摆着几盆闽南水仙花。一对已过而立之年的先生、小姐正面对一块天然玉石出神。他们一会儿把宝石翻来覆去地观察、切磋,一会儿又望着眼前娉婷绰约的水仙花,拿起铅笔勾勾画画。经介绍,才知道这是公司经理施禀谋先生和太太施穗锦女士。施先生听说我是漳州人,便微笑道:“我正计划用这块上等翡翠雕刻一盆漳州的水仙花呢!”亲切的闽南话使彼此的心撞响。只见橱窗里那些用天然玉石加工成的手镯、耳环、耳坠、戒面、项串等装饰品和奔马、观音、荷花、蝙蝠等大型宝石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平时谈到“玉”,便会想起那遥远的“和氏璧”和“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中国的古代帝王传国有玉玺,加官用玉带。《诗经·秦风》有“何以赠之?琼块玉佩”之语。人们常用“美玉无暇”、“冰清玉洁”来比喻心灵的纯洁、情操的高尚。古人还认为玉具有神奇的功效,可当药治病,《本草汇言》记载:“白玉润心肺,助声音,止烦渴,定神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清纯之气之药也。”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对玉进行反复测试,发现玉中含有抗癌的硒以及金、银、钴、镍、铜、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长期微量辐射,可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平衡。因此长时间佩带玉器,可以防病、治病和健身。

一聊起“玉”,以雕刻翡翠为人生追求的施先生就打开了话闸子。他津津乐道,滔滔不绝。他告诉我:“玉是世界上最坚韧的一种东西。”他以为我不相信,便举例道:1953年,一次大地震,震撼了美国的南加利福尼亚。桑塔巴巴拉有一个小工艺品商店遭到波及,一片混乱。主人收藏的中国花瓶和其他工艺品都掉到地上,包括各种芙蓉石类、水晶、珊瑚、绿柱石和美玉。业主最担心的是最值钱的玉制品。但当他收拾整理时,竟意外地发现玉器一件也没有损坏,高兴得手舞足蹈,而别的工艺品多少都有些损伤。最令人惊讶的是,那些价值连城的玉器艺术珍品都是放在最上层的架子上的。由此可见,玉是相当坚韧的。

他说:玉石的坚韧性质,史前人类都知道。史前的欧洲人就利用玉来制造斧头、刮刀和兵器等。埃及人早在公元前4000到5000年间,就已使用玉制作的工具。中国古人更是广泛地用玉作拓荒的工具,有文字记载的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因金属工具的出现,便开始产生具有美学意义和象征性的玉石雕刻,成为装饰品,继而又作为传家宝和陪葬物。

施禀谋先生从少年时代起,便与工艺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73年,他由石狮龙湖乡移居香港,从玉匠学徒做起,经过刻苦钻研,慢慢地便成为珠宝行业的专家和玉器雕刻的艺术家。后来,他自己创办了“珍宝玉器宝石公司”。他感叹道:福建外贸出口的少量珠宝和翡翠半成品,多是从民间收购的,寥若晨星。而故乡的珠宝首饰加工业又历来基础薄弱,都是手工操作,工艺水平落后,因此他回内地开办了家天然宝石玉器制品厂,特地为福建故乡培训一批玉器雕刻能手。

施先生随手拿起桌上几块闪烁异彩的玉石说:玉分软玉和硬玉。硬玉的色彩是软玉所没有的,它明亮、半透明,像祖母绿的绿色,中国人把她比作翠鸟的羽毛,因此叫做翡翠。这种硬玉是在18世纪中叶由中国人首先发现的。古老的中国玉器都是软玉。而硬玉这种东西,世界上仅缅甸北部才有少量的存在。施先生曾经到过产地莫谷城,将好不容易购买到的玉块用厚帆布包裹,麻绳捆绑,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运到仰光,再转送到香港。

施先生注重传统表现手法,又刻意求新。我们交谈时,有几位来自东南亚的华侨进来,他们不惜重金购买他近年雕刻创作的笔洗、古龙如意等书法用具和仿古茶具。他们都称赞这些翡翠制品漂亮,精巧新颖,准备带回侨居地去,与古董摆在一起赏玩。

离开香港之前,我又一次去拜访施先生,得知他已到深圳。他与福建沙湾中旅社合资创办了“锦龙宝石玉器制品厂”,从闽南招收不少青年人,正在深圳进行从事翡翠宝石加工的培训。

又是水仙飘香的芬芳季节,我在榕城华侨大厦看到一些华侨阿婆、台湾小姐和外国贵妇人挤在宝石橱窗前,一位年轻人根据顾客年龄、性别的不同,接二连三地从货柜或保险箱里取出各式翡翠制品向顾客介绍,让顾客挑选,直到顾客满意为止。我一瞧,这些玉器的精致盒子都贴有“深圳锦龙宝石玉器制品厂”的标记。经打听,原来这位介绍翡翠制品的年轻人,竟是受聘于这家合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他是专程从深圳来福建了解该厂翡翠制品的销售情况的。这位先生兴奋地告诉我:前不久,几位美国犹太珠宝商到厂里购买了大批的翡翠首饰装饰品,销往世界各地。于是,我仿佛看到那经闽南人灵巧雕刻出的一块块美玉走向了世界,在浓妆束腰的巴黎女郎的颈脖,在倜傥不羁的美国西部牛仔的胸前,在穿着沙笼筒裙的泰国少女的发髻,在肩披蝉翼般薄纱的阿拉伯贵妇的耳垂闪耀着迷人的光环。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