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古玩造假大揭秘,今天要继续我们的是玉器篇,我们具体来聊聊,怎么来破解,汉代玉器造假的方法。在我们的节目中,会揭露一些造假者,采取的一些作假的手段。那么,通过我们大家来分析,来掌握一些辨解的基本的要领,这样的话可以提高大家的分辨能力,减少投资和收藏中出现的失误。好,那么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北大资源美术学院文物系的李彦君先生,李先生你好。
李彦君:你好。
主持人:李先生,你看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聊,这个玉器造假的破解的方法,不难看出这些造假者真的在玉上面也是做足了文章,想了很多的方法。
主持人:所以好多这个藏友也说,你像现在到市场上去看吧,一不留神,可能就会买到那种作假的玉。
嘉宾:正是如此。特别是2005年春季,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一大批仿冒这个战国、汉代的玉器。你像玉车马人,还有玉的编钟,玉的手杖,包括玉的角杯,有的(人花)几十万,高的有几百万,买了这批玉器。
主持人:买了这些玉器。
嘉宾:更有甚者,一个人买了六套金缕玉衣,这些东西,源源不断地出,而且越来越便宜。
主持人:那其实当时这些藏家都是把它当真的买回来。
嘉宾:对呀。
主持人:假如是真的话,应该它的价值还是很大的吧。
嘉宾:比如翰海拍卖公司,曾经拍一件很普通的玉璜,也是相当于战国汉代时期的,209万成交。
主持人:你看,汉代的玉这么值钱,所以买的人当然就多了,接下来我们就要给大家讲一个藏友买汉代玉器的故事。
平时喜欢逛古玩市场的王女士,是四川某著名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现年37岁。1997年她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当地一家古玩店的经营者郭先生。渐渐地王女士也开始迷上了收藏,她经常到这家古玩店来挑选一些瓷器,在此期间,双方建立了较好的私人关系。
2001年的一天,郭先生的古玩店里进了一批高古玉器,有玉璋、玉刀、玉璧、玉璜、玉角杯等。据店主人讲,这些玉器的年代为汉代,有些甚至早到商周时期,特别是里面的部分器型,像玉角杯、玉璧、玉璜等属于汉代玉器里的典型器物。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玉器,被认为是中国玉器发展的最高峰。其中最能代表汉代玉器工艺水平的是生活用玉、陈设玉和佩饰玉等。玉角杯是生活用玉里十分重要的器皿,它是王侯贵族使用的一种饮酒器;而玉璧、玉璜既是礼玉,也可作为陈设玉。这些玉器一般采用圆雕和高浮雕技法,体现出精湛高贵的艺术风格。
听说古玩店的郭先生进了一批汉代的玉器,圈内的不少同行以及朋友都来鉴赏,王女士得到消息后,这一天也专门赶过来看。在欣赏的过程中,郭先生发现王女士对这批东西很感兴趣,便有了出手的想法,于是他对王女士说,如果你想买的话,可以以优惠的价格转让。听朋友这么一说,虽然对玉器了解并不太多的王女士还是有些动心了,尤其是这件玉角杯,洁白的玉质,古朴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深深吸引了她。王女士反反复复,看了又看,她希望借此机会,以比较优惠的价格买到古代玉器的真品。那么王女士最后是否买下了这些东西呢?稍后请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哎,故事说到这儿呢,不难看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啊,她非常喜欢那些被称为是汉代的古玉,而且特别钟爱的就是玉角杯。其实李先生,那就是说,现在市场上真的汉代的古玉,见的机会多不多,我们。
嘉宾:实际,汉朝的玉不是商品,它是帝王垄断制作,垄断使用。老百姓用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三国。因为三国是兵荒马乱,盗掘(出)汉代这个(金缕玉衣),那个三国的曹丕看到以后,金缕玉衣并不像神话说能保存尸骨,所以废除了金缕玉衣制度。从此,玉器走向民间。
主持人:那这样的话呢,那个时候,像流传到现代的玉器主要有哪些品种。
嘉宾:那么流传下汉代的玉,一些小件,你像玉剑饰,小的玉璧 佩饰啊,也有极少的几率会走向市场。
主持人:那么作为我们现代人,怎么来鉴别这个汉代古玉呢。
嘉宾:鉴定汉代的古玉,从包浆、沁色、氧化、腐蚀等几个方面。你比方说你选择这玉佩上,这几个现象和古玉很接近,那么突然发现腐蚀比方说过重,这样就不能够买。
主持人:你这么一说,真的很简单,但是我想如果没有实战经验的话,即使你要做到准确的鉴定真的是很难的。
嘉宾:确实是。
主持人:不过没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哎,接下来我们回到故事当中,看看王女士,有没有买下她自己特别钟爱的玉角杯。好,一起往下看。
在郭先生的古玩店里,王女士反复看了这件玉角杯和其它一些玉器后,打算把它买过来,于是便和店主郭先生进行了一番仔细地商量。
经过几轮讨价还价,王女士买下了这件玉角杯和其它一部分玉器,其中以玉角杯的价格最为昂贵。此后王女士又多次到这家店买古玉,从2001年年初到十月间,她在这里买走汉代玉器75件,共花费40万元。
买到这些“古玉”后,王女士将它们视为珍品,轻易不拿出来给人看。后来她的一位朋友听到此事后,就郑重其事地对她说,现在古玩赝品很多,劝她还是将这些“古玉”拿去鉴定一下。为了稳妥起见,王女士找专家进行了鉴定。
然而鉴定结果让她大吃一惊,专家告诉王女士,这些玉器尽管从雕刻风格上讲和汉代的玉器相似,但从玉的材质上看是现代的玉石,因此可以断定是赝品。而这件最值钱的玉角杯,之所以外表看上去古色古香,沁色逼真,是一些专业贩子用特殊手段制作出来的,没有一定专业水准和实践经验的人是很难发现的。那么它上面古色古香的假沁色到底是怎么来的,如何辨别呢?稍后请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哎呀,看来王女士真是太爱玉了,你看竟然花了40万 ,后来专家也说了,这个玉角杯上的那个沁色是做出来的,那我就想像汉代古玉它身上那个沁,它是什么样的一个特征。
嘉宾:色简单地说,就是其它物质的颜色,在墓内渗入到玉器表面或者机理的一种颜色变化,这种颜色是区别玉本身的颜色,汉代(玉)的沁色通常呈红褐色或者深褐色、黑褐色,作假的是另外一种规律。
主持人:那么我们下面就了解一造假者是怎么做沁的。
玉器造假中沁色形成的方法,一是用药液浸泡法:就是把玉器放入掺有颜色的药液中,经过数天浸泡后,就会在表面出现这种沁色,通常显现为红褐、黄褐等色彩。
还有一种是在玉器表面形成黑褐状沁色的造假方法——叫熏烤法;这里以仿汉代的玉璜为例,就是把器物放在烟火中进行熏烤,经过短时间熏烤后的玉器,表面会呈现出一种深埋地下的黑褐色之感,颇有黑漆古玉的味道。
主持人:那么这个赝品做出来了,你觉得,真的,一般的藏家真的很难来分辨。
嘉宾:是这样。
主持人:有什么要领来破解它。
嘉宾:像这件玉角杯,它这个假的沁色通常是发艳,那我们不妨拿酒精棉,多多擦拭一会儿,看棉花有没有红的颜色,如果有红的颜色,就引起怀疑了,多半是假的。你比方说这件玉,从灯光看呢,颜色非常一致,而且呢,雾状,缺乏过渡色,色彩比较单一,那么这种玉更值得怀疑。实在不行,你把它泡在消毒液里,可能会把这颜色泡下去。
主持人:其实要鉴别这个汉代古玉身上那个沁色的真伪,真的很简单。
嘉宾:对,不是很难。
主持人:遗憾的是王女士,她可能不知道这些方法,如果她知道的话,这40万,肯定就不会花出去了。
嘉宾:对呀。
主持人:哎,接下来,我们继续到故事当中去,看看王女士当她得知自己花40万元,买来的全是赝品的时候,她该怎么办?
王女士知道自己买的玉角杯和其它几十件玉器都是赝品后,随即找到郭先生讨说法。对王女士所说的情况,店主郭先生并没有否认,但郭先生没有答应对方所提出的退货要求,因此引起了很大的纠纷。此事也惊动了当地的几家媒体,郭先生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他已经开了7年的古董店,对于瓷器懂得比较多点,而对玉器也是一个“门外汉”。他说,当初并不想把那批玉卖给王女士,因为当时有一个上海的买家也想要那批玉,而且也给得起价。由于当时和王女士关系比较好,所以就卖给了她,但在卖玉之前,他特别提醒王女士,自己对这些玉的年代也搞不清楚,希望她慎重考虑。
后来经过几番交涉后,郭先生提出用价值相当的另一批古玉来调换。2003年9月,专家对调换后的古玉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些东西同样是新玉,是通过化学药剂氧化表面而制造的赝品。
无奈之下,2004年4月15日,王女士将郭先生告到了当地的一家法院,要求被告接受退货,返还自己在古玩店购买玉器的40万元。 那么王女士的这笔钱能不能要回来呢?稍后请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好,关于这个王女士的官司,能不能打赢,我们暂且不说。我倒更加关注,你看这个王女士,这个郭先生跟她换的那批玉呢,通过专家的鉴定,发现还是假的,只不过采用了另外一种造假的方法,叫氧化,对不对。
嘉宾:对。氧化法。
主持人:那氧化法的特征是什么呢。
嘉宾:玉器氧化以后表面形成一种白色,或者灰白色的一种现象。
主持人: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古玉造假,氧化是怎么来造假的。
这里以仿汉代的玉璧为例,把器物放入配好的酸性溶液里浸泡几个小时以后,拿出来擦干进行晾晒,表面就会形成泛白的氧化效果。
主持人:哎,其实就这个氧化造假的方法来看,好像也很简单。
嘉 宾:对。
主持人:但关键是它做出来的这种氧化的效果,和自然形成氧化效果,我们怎么来区别。
嘉宾:真的氧化表面有一定的光泽度,用酸类氧化的,表面呈雾状的白状。而且这个白的部分呢,表面失去了玉原有的光泽度。用水一蘸,然后这颜色就会消失,干了又重复出现。
主持人:我们刚才故事中的王女士她后来那个郭先生给她他换的第二批古玉,就是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
嘉宾:对,就这种方法。
主持人:好,下面我们来继续关注一下王女士的命运。那她花40万元,买来的这些假的这个汉代的古玉,到底能不能退货。40万元能不能要回来呢,继续往下看。
当地法院在受理了王女士的案件后,为了辨别这批玉器的真伪,专门委托四川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对这批东西进行了鉴定。后来该委员会作出《文物鉴定结论书》,鉴定结果为:包括玉角杯在内的共75件玉器,全部是现代玉器,不属于文物。
然而这一对王女士有利的证据,却在诉讼时效以及是否为原先交易的物品上,失去了效力。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王女士与郭先生的交易是在2001年10月完成的,而王女士在2004年4月才向法院提起诉讼,已经过了诉讼时效。同时,王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物品为古玉,但郭先生给王女士出具的收据上写的是玉器,由于交易物品并不确定惟一,且王女士没有及时进行检验,责任在原告。据此,法院驳回了王女士的诉讼请求。
主持人:官司呢打完了,王女士非常遗憾,40万元也是打水漂了。但是我想从这件事,真的应该引起我们的藏友们的一些警觉了。那李先生,如果大家现在还要去收藏这种汉代的古玉,你觉得,应该从哪几方面来把好关。
嘉宾:这个一是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要幻想几十万能买几十件汉代的玉器,这是绝不可能的。第二呢,先了解汉代玉的历史背景,究竟有多少玉能够流落市场,然后啊,鉴定,从那个沁色上,氧化上,几个方面入手,然后多咨询专家,多方求证,才能减少损失。
主持人:好了,那么在此呢,非常感谢李先生,今天又再一次跟我们分享了汉代古玉的一些破解造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