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圭曾经是玉璧

2020-04-23 zsdown520  478  收藏  管理
古籍《周礼》中详细地记述了古代礼器有“六器”与“六瑞”之称。六器分别为“璧、琮、圭、璋、琥、璜”,其中“以青圭礼东方”。六瑞为镇圭、桓圭、信圭、躬圭4种,另有谷璧和蒲璧。玉圭从史前的龙山文化一直流行到商周秦汉,历时两千余年,虽然隋唐时代一度消失,但宋明以后却以宫廷为代表复又大量仿制,得幸重续前缘。

历代各家关于玉圭形状的争论超过了千年的历史。郑玄注的《周礼·大宗伯》中说:“圭锐,像春物初生。”许氏《说文》又说:“圭上圜而下方。”其余《玉人》、《玉藻》、《典瑞》各部竟罗列出各类玉圭近10种。晚清时代开创古玉学术研究之风的吴大 也将他收藏的玉圭在《古玉图考》中定名为琬圭、琰圭、大圭、谷圭等等不一而足,令人眼花缭乱。遍观百家,求同存异,当代学者认为,作为礼器的玉圭应具有下列条件:形体扁长、截面似矩、底部较平,尖首、平首、圆首皆可,无穿或有穿。查现有资料可知,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枚长度超过31厘米的圆首弦纹圭,形制古朴奇拙,可谓商周玉圭之典范。1971年,西安市北郊出土秦代窖藏玉器50余件,其中玉圭两枚,尖首素面,磨制规矩,与汉圭无二,可当秦汉翘楚。上世纪80年代初,江西南城明益王墓出土玉圭6件,虽拟古仿制,却刀法迟滞、工艺粗糙,已然去古风远矣!

笔者收藏西汉玉圭两枚。一枚得之于古城西安,碧绿色,内布如墨黑斑,玉质甚佳,一面有朱砂包裹,可知汉时丧葬习俗喜用朱砂入葬,只惜中有“暗柳”一条,疑为墓室塌方所致,令人扼腕。另一枚得之于北京某次钱币交流会,通高13.5厘米,与上圭同。初入眼,圭上竟有蒲纹,另有几何曲线深浅相同,不知汉时有无此制。待细查,方知此圭乃汉时神兽蒲纹大璧改制而成,管中窥豹,却已知神兽大璧气势泱泱、慑人心魄。此圭乃汉时旧改,亦可知当时玉料之珍贵难得。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