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国玉璜的辨伪

2020-04-23 zsdown520  815  收藏  管理

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据目前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有关资料看,已有八干多年的悠久历史。要深入了解玉雕的发展过程,必须对各个玉雕分期的时代特征加以把握。目前流行的分期是史前(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雕、龙山文化玉雕、良渚文化玉雕等之后,大致按朝代次序,分为夏代(二里头文化)、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玉雕器型种类,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得到不断继承和创新,各个历史时期的玉雕器型的纹饰,也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繁衍。在同一文化层、墓葬或窖藏出土的玉器,往往被视为同一时期的玉雕。可以分析归纳出同一时期玉器的时代风格,也能看出世代相传的形制纹饰发展轨迹。我们常用的一种断代方法,就是依赖玉雕的时代风格(形制、纹饰等)进行断代。在对缺乏出土记录的传世玉器或者收藏者手里的玉器进行断代时,一般说来,这种方法是可信赖的。

前不久在国内一收藏网站上,看见一件酷似1977年安微长丰杨公乡墓出土的战国晚期楚透雕龙形佩. 安微长丰杨公乡墓出土的战国晚期楚透雕龙形佩,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被文博界称为构图新颖,工艺精湛.堪称绝品。长13.5厘米,玉色受沁局部呈土黄色。体扁薄,呈几字形佩。两端镂雕龙首,龙口大张呈钳状,唇向上高高卷起,上下露牙,额头角样突尖,环眼圆睁眼,外廓微呈菱形,眼角带梢。长耳后伏于颈,下颚部饰弯勾状阴刻细线纹。龙身片布浮雕勾连纹。外缀以对称的镂空夔凤纹。璜佩顶部夔纹处有一菱形孔,可以穿系。

制造极其精巧.留心对比细看,发现网上此器缺少了些许在战国晚期楚透雕龙形佩上不该缺少的东西。例如表示龙腿肌肉丰满的“滴水纹”、表示龙脊背肉带被龙口叼着起伸缩弹性的“冰纹”。而且龙首阴线剔地工艺存在着现代工艺特征。真品在龙首的耳沿用阴线起边,犹如书法中锋行刀,再减地起边呈宽线阳纹边。这在真品的局部图片上可以清楚看出。(图三)而此品却为先减地留边,再侧刀砣出边线,所以留下边线的壁不是直立的,而是带有坡面的细而弱的棱边。究其原因一是不明白真品的真实面貌,仅仅照图求外形,二是因为雕磨阴线比减地起棱边难。但恰恰就是这样的工艺特征,给带来了致命的弱点。(图四)使整个器型的线条缺少了龙身的动态美。真品龙腿爪掌踝关节方折有力,而网上此器则呈圆浑形,相比之下龙腿后蹬无力了。真品在雕刻过程,往往会不经意的留下一些遗憾的地方,比如,真品璜的中间分界处,有错线的痕迹留下。而网上的那个璜却显得工整而浅滑。

又过了几日在台灣某古玉網站上,看到跟此帖主所上的玉璜一模一樣的東西。(图五)如此相象的东西,这在古代玉器制造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是在一个不长的时间段里同时发现。观察台灣古玉網站上所贴的這件,对比一下历史同期的玉雕特征,显得其雕工粗糙沁色不自然,仿品的概率就更高了。

玉璜,在中国古代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种玉器,历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玉璜的形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半圆形片状,圆心处略缺形似半璧;另一种是较窄的弧形。一般玉璜在两端打孔,以便系绳佩戴。商周以后,玉璜逐渐形成具有礼器和佩饰的两种作用。商代常见出土的商代玉璜仅有三分之一璧大小,弯弧两端有小孔,往往出于墓主领下,可能用于佩带,故有“佩璜”之称。由此人们推测商代玉璜是由玉壁改制而成的。商代起玉璜成为人们一种流行的佩带物,原来新石器文化时期的一般光素玉璜,无法充分显示出佩带者美化自己的意愿,又不能区别佩带者的地位、身份。因此,商周时期的玉璜在饰纹和式样上开始出现多样化,以满足各层次爱玉者需要,人形璜、鸟形璜、鱼形璜、兽形璜等,就是商周时期玉雕艺人所创新品种。春秋玉璜既有片状无纹的,也有细密繁缛的纹饰,少数上下边有小凸体。这是商周器物上出脊风格的延续,但更圆熟。少数玉磺中间的分隔线,是后来对称性玉器的开端,所以说春秋玉器承商周启战国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是一个颇有特色的中间体。战国时期玉磺有多种,有双龙首璜、谷纹璜、龙风纹磺等,纹饰都极其精美。出现镂雕玉璜,多为变形龙纹,如洛阳金村出土的器物已流失海外,非常可惜。唐代以后玉璜渐渐消亡,取而代替的是各种玉佩饰品。

春秋战国时期玉雕技法是在继承西周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创新。春秋时期主要表现在;用极薄的光素小玉片镂雕成成对的龙、虎、兽形体片,其玉雕形象生动准确,同时用细直阴刻线雕琢出双勾蟠虺纹或云纹,较稀疏处加以雕琢圆圈纹,使图案均匀分布器身,重点表现出了工艺技巧之美。

战国时冶铁业的发达和铁器的大量使用,玉雕利用金属薄壁管钻镂空,在纹饰外廓先管钻打好孔,再用无齿线锯从孔中穿过,一边加“解玉砂”一边锼空。战国时期的透雕技法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战国晚期玉器的加工技艺,更加精湛,玉器地子打磨得光滑如镜.抛光技艺一丝不苟。镂空玉雕加工方法更加多样化。一改几千年来的单纯简练和一味追求形似的古朴作风,转而以精雕细刻、纹饰求满、生动传神的造型为其特点。

据考古发掘显示,战国时期传统礼器逐渐衰落,佩玉却大为盛行。战国时期玉雕器物多在边线上加阴纹或阳纹边线。在佩饰上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在雕琢工艺上讲,除前期已有的透雕、平雕、园雕外,在器物表面纹怖处理上广泛采用减地法(即去掉地子,突出主题纹饰)。此时期流行的纹饰有雷纹、龙凤纹、螭虎纹、蒲纹、谷纹、涡纹、勾云纹、柳叶纹、水滴纹、冰字纹、二字纹、网状纹等。使用这种纹样的首要特点是满而密,器物表面雕满纹饰,不留空白,除少数兽鸟纹饰外,皆用纹饰铺满器身,突出的特点是一个满字。

一般说来,春秋战国玉器琢刻精巧绝伦,动物造型妙趣自然,非计较工时、造价的赝品制造者所能追仿。宋代及明、清、民国以来就有战国玉器的仿品,但很少有兼达精细生动的玉雕作品。如真品战国谷纹壁、谷钉颗粒饱满又兼底子平净抛光精细,而赝品则是邯郸学步,急工近利往往不能几个工艺技术水平同时兼得。现代河南有仿制战国玉器作坊,由于聘请了技艺高超的退休技师,又有印刷品提供清晰的图样.可以做到器型纹饰上有一定水平,但在线条、减地、抛光的工艺技术上,特别是战国玉玉器上的螭龙形象,那种富有生命力的气质上,赝品制造者则绝难仿真了。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