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质地:“质”是指玉材的优劣。“地”是指玉料的种色。不论玉色如何,只要玉材温润、鲜泽、明净、细腻、柔和、沉实便是优良玉材。
第二,工艺:“玉不琢,不成器”。玉材必须经过雕琢方才成为玉器,有精良雕琢才是玉之良器。古玉造形应该古朴、雅致,线条有力,穿孔巧妙,纹饰优美。时代各有特征,每人也有偏好,只须对博物馆和收藏家的藏品多看多比较,久而久之,便能对各时代的玉器材质器形、工艺、风格烂熟于心。先要眼高,才会手高。
第三,件器:“件”是指“件品”,是玉器的形状种类。“器”是指器用。玉器依其收藏用途,可分为三类:1、藏件,指考古研究及经济价值极高的器件。2、挂件,具有佩戴赏玩用途的玉器。3、摆件,可以摆设陈列的玉件,一般较大。
第四,沁蚀:“沁”是指古玉器入土,受地热及矿物质的长期作用,出现的颜色变化。“蚀”是指古玉器受侵蚀而表面形成各种斑斓的形状。
第五,完整度。“完”是指无缺,成套玉器无缺失,谓之“完”。“整”是指“不残”。成器者无残,谓之“整”。不完整的玉器称为“散件”、“残件”。
第六,年代。对玩赏玉器来说,与考古研究不同,历史年代不十分重要,如果通过以上“五关”即为“精美品”,其所处的年代又是战国、汉、宋、清乾隆等玉器制作的巅峰期,当然更为理想。但以玉器而言,历朝皆有,并非是越古越好,越古越贵,主要得看工艺的精美程度。谚云:“千年桥栏杆当不了古董卖”即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