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中的云纹装饰

2020-04-23 zsdown520  1055  收藏  管理
古玉云纹属于比较远古的几何纹饰之一。它的命名,当与近现代古文字学中的金文和甲骨文,对“云”象形字的写法有关。它的起源有许多种推测,有仿天上多姿多彩的云朵,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云纹说;也有古人制陶时,无意间留下手指上箕纹做装饰说;也有摹拟水流产生的漩涡状,而指地比天说。总之自然界中到处能看到螺旋和涡卷的形态,足以使古人将线条按照弧形描绘成弧线,象云状逐渐扩展。沿螺旋方向画的圆形,可以无限旋转扩大。在这种无限旋转的图形中,对无限延续的时光和人类的生命,古人可以从许多自然、生物的形态中,特别是贝壳、动物角、鸟禽喙、花序、叶序的生长发育过程,意识到云纹螺旋形,对生命的生成和发展,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云纹的产生是人类怀着对生命诞生的崇拜、对死亡的畏惧,而祈祷生命无限延续的图腾纹样。

云纹以阴线纹、阳线纹、阴阳线并用纹饰和粗细线混合纹饰等形式,完成了各代玉器的主题纹样的寓意表达。它随着年代的变化而变化,由简单向写实发展。经过历代的云纹类纹饰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勾云纹,云雷纹,云气纹、云头纹、十字形云纹。

红山文化玉勾云形佩,当属目前古玉中最早见到的,暂且被学术界接受的具有广意的勾云纹。尽管有专家认为勾云形器的造型来自于龙、凤、鹰、鸟、鹿角与猪獠牙、饕餮等等;或者云气说;以及男女性具崇拜说。就目前各家之说无统一定论时,笔者首先不赞成男女性具崇拜说。红山文化玉勾云形佩的造型与纹饰,一般器体为扁平的长方形,中心镂空有一左旋弯勾,四角对称向外呈卷勾状;在正面或两面琢磨出与器体轮廓走向一致的浅凹槽。将中心镂空称之为女性器官;将左旋弯勾,称之为男根的学术推测,是违背了红山文化属于母系社会崇拜母孕繁殖的史实。如果我们看陕西出土的西周玉龙佩,其造型和红山文化玉勾云形佩可谓如出一辙。中间一龙,镂空处也有一左旋弯勾。两侧是龙在云端不同的翻卷形态与中间龙的纹样组合,就不难理会古人对龙的形象崇拜意义了。据红山文化与易经的最新研究表明,《易·乾》:“云从龙”的这样认识,在红山人的心理上是可能存在的。所以,红山文化玉勾云形佩中心镂空一左旋弯勾,当是古红山人将云变作龙的一种图腾纹样崇拜。

如果将勾云形佩中心镂空的左旋弯勾,以单线组成云纹,它的形状便是一个半圆形加一个卷尾。此种云纹在商代的玉器上,常常以云雷纹形式出现。云雷纹也称方形云纹,这是一种变形的云纹,在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像古文字“雷”的象形一样。云雷纹的出现极大可能是玉雕工具的局限所造成的。也就是当时的砣具尚无法完成小型圆样的琢刻痕迹,所以被迫选择了方折样的线条表现形式,这一推论在商代玉器纹样痕迹中,可以发觉许多佐证信息。商代玉器采用的是勾撤法,“勾撤”是现代制玉业的行业用语。即按照图案纹样勾出阴刻线条,线条深而似一个浅槽池,这种工艺叫勾;然后把阴刻线一侧的壁,碾磨成一定的坡度,叫做撤。这种工艺在现代制玉业认为是两道工序完成的,而商代极有可能是一次性完成,因为那时的砣具极大可能是原始青铜砣,并且大而厚。在解决半圆弧线的雕琢时,大直径的圆砣,自然没有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来的琢刻容易。厚砣如果要保证双面磨刃,那么砣面的旋转对砣刃的切痕同心精确度,要求就很高。也就是当砣旋转时,圆周上的任何一个刃,在旋转时都要落在一个切点上。这对当时打制双刃型砣具,碾出一条明清时期的细阴刻线,是非常难的。所以他的唯一可行方法就是单刃。即砣的一面是平的,那么另外一面斜着磨切成刃,自然就解决了旋转时的同心切痕问题。由此,单刃在碾磨阴线时,自然就会留下“勾撤”的痕迹。所以,历史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力,决定了艺术形式以及图案方式的某种选择。

云纹在两周玉器上,属于最常见的装饰性组合纹样。初时的云纹,还颇具那种古朴写实的风格。这在西周早期黄堆M3和藤侯墓出土的玉佩、玉璜上表现较为突出,其上施用的云纹成缕成朵,十分形象。一入中期,云纹就出现了变体,云形开始从静态转变成为动态的卷云纹。由个体的疏稀,发展成为繁密的细云纹,并且常常组合成一个个侧面的兽面纹排列。春秋以后,原始态的云纹除保持了原有纹样,又派生出勾连云纹、变形云纹和云头纹。云头纹的形状是云纹两头同时往里勾卷,这种云头纹也有用相互勾连错位的形式,表现龙耳和脸等。在勾连云纹、云头纹和变形云纹中,常以粗细线的琢刻方法,同时出现在一组云纹饰上。这种粗阴线和细阴线的刻纹,使图案变得更为复杂与美观,更富有立体感。这是这个时期琢玉工艺对云纹的最大表现力的张扬。

此时常常可以见到的单体云纹,则是对一些龙虎动物、鸟禽的大关节处的描写。自西周延至战国晚期,各种云纹基本都是以半写实半抽象的形式,变化都不太大,且一直盛行而不衰。不过自东周以来,各地的云纹,或多或少地存有地域差异。一些形似蝌蚪纹又似卷云纹的,如山西长子M7春秋晋墓出土的几件玉器,云纹形体都是一丝一缕互不相牵,形态生动自然,并没有发展成繁密的细云纹组合体。而战国之际的云雷纹和勾云雷纹、云涡纹,它们的形体与云纹、卷云纹基本一样,有的直接可视为云纹的变体,与商代时期的大不一样。在线条的琢刻方式上,包括造型的轮廓线和云纹饰的阴阳线上,均利挺流畅。战国中晚期,一些勾云纹以一种细如毫发的阴线,俗称“游丝毛雕”来琢刻云纹,碾琢变化多端、纵横交错、纹丝不乱。#p#分页标题#e#

云气纹是一种连弧状或波状的组合图案。呈凸凹状,似云水流动,或呈云团分布状。从战国到汉代,云气纹的发展和道家思想的求仙观念密不可分。汉代玉器的云气纹图案,承接战国时期兴起的各种变体云纹,将战国中晚期出现的“游丝描”琢刻技法,表现的更为刚劲有力。其云气纹装饰效果使平面图案,增加了不少立体感觉。这是汉代玉器在云气纹技法上的一大贡献,也就是将过去的几何型云纹,由单体图案向整体绘画图案发展,对后世玉器的纹样装饰效果,有着不小的影响。

晋代的云气纹承接东汉时期,将阴线的“游丝描”,用浅浮雕的技法表现出来。并且出现了一种云头形玉佩,装饰纹样以一种由长细线接连的十字形云纹表现,这种玉器纹样仍保留着汉代细刻“跳刀”的风格。十字形云纹形状多为一个柄状图案的端部,向前及两侧再伸出三个云头,两侧伸出的云纹,常常于细长阴线刻划火焰纹,成组出现,又以弧线相连。它于元、明时期的三叠式云纹,无论从纹样还是琢刻技法上,都有所不同。

唐代玉飞天一般体态丰满,上体棵袒,下身着紧贴于腿股的长裙,身下还有几朵细而长的透雕云纹或卷草纹,顶端向两侧分卷。与花卉纹同时流行的还有如意云纹,常饰在玉人的身体、花鸟图案旁。云纹在唐代几乎全变成了卷云纹,与动物的尾部一样分叉,而动物纹局部中间的一条分叉拖得较长,称之为云尾。这些反映出唐代玉器从自然界汲取艺术营养的时代风格。宋辽代玉飞天戴小冠,或饰长物。俯身遨游,起伏较小,胸托蜗蛔状祥云,或者多枝云纹,一个云头连—个云头,在云头的边缘有的有锯齿状纹,很少再见到唐代那种有花蕊的云头纹。而自唐到明清,螭虎玉雕的四肢关节处,都饰有卷云纹。尤其元代蟠螭纹在肘及臀部有饰单体的螺旋形云纹。此依稀还可以窥视到远古时期的云纹寓意,遗留下那么一点点原始装饰作用。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认为圆形是表示宇宙基本原理的图形。圆形还是表现阴阳二元的图形,由于阴阳二元的相互补充、宇宙万物才得以成立。阴阳作为相互回转的能源动力,才产生了旋转现象。而云纹内的由点向外扩展的螺旋和卷曲的形态,也许正是古人认识字宙根源的所在。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