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石收藏记要

2020-04-23 zsdown520  1079  收藏  管理
我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始于史前旧石器时代,当时玉石不多,处于石玉混用时代,距今约六十万年之久。如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就使用“石英岩”作为工具原料,他们还找到了水晶料。黑龙江昂昂溪遗址发现已用碧玉、玛瑙、石髓为材质。按现代矿物学理论都属于广义上的玉石。透闪石、蛇纹石、阳起石则属软玉,即所谓“真玉”,当时人的智力与认识能力很低,分不清石与玉外形和内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思维提高,逐步知道石与玉的优劣,才被分清。到了新石器时代,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隆洼和查海玉器,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成熟玉(属红山文化前期),但都属于透闪石(角闪石)、绿松石、白云石、玛瑙水晶、莹石和滑石等。说明古人在不断实践中经过千万次对比、鉴别和选择,才认识并选取优于石的料为玉材。 它的色彩丰富美丽,透明度高,细腻光亮,坚韧耐磨,而优于石,因为玉的罕见难得,而被人们崇尚、崇拜,由于质地美被人们追求。俗说,“居无石不安,厅无石不雅,人无玉不贵。”玉在古代还出现过神话传说。玉石可镇宅、避凶、祈福转运,佑命视玉为通灵之圣物。真正的玉是从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年左右开始。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玉器是杰出的代表。这与当时社会发展背景有关。玉文化在我国延续数千年之久,直到刻下乃被人们喜爱,各个时代的玉器都有其特点。涉及玉材、工具、创作、纹饰、造型等,内涵很深,是一专项学科。笔者根据数十年学习笔记和实践所知,简要地写了以下十六条供参考。

一、古玉一般名称:

  (1)玉件未入土者即传世俗称自来旧,久盘必产生宝浆,俗称玻璃光。玉入土者名土古,有多种沁色,如:朱砂、铁锈、铜绿、牛毛纹、土黄、水银、鸡骨白、象牙白、鱼骨白等。

  (2)殉葬之玉,因其含殓,俗称含玉,有多种色沁。如红如血即血古,微红即尸古,有条索状红丝,与牛毛纹有别。牛毛纹成条发状,尸古成块。在地下受水银沁者名黑漆古,与墨玉有别,墨玉以全黑体重为贵,黑漆古成片有全黑者。玉在地下受地气太久会引起质变,纯白即鸡骨白,鸡骨白有紫罗兰彩斑者为贵。黄者多出自水坑(与黄玉有别),淡黄色即象牙白(黄如熟栗者为贵)。微青者即鱼骨白。玉两次入土者,其沁色有多种色彩(与杂玉有别)。杂玉属天然色彩含各种矿物杂色所成。两次入土产生不同色彩比较浮浅。

二、伪造玉色:有老提油(宋代即有做色),用染玉草即中药的茜草染色(现代用激光),入火中久烧成鸡骨白,染色后入火成黑漆古。老玉改制总称老玉新工(保留部分旧纹饰与宝浆),残件改制,重改处刀法浆色有别。后加纹饰,古代为砣工,现代为机器工,注意书体纹样,改件没有韵味与古朴感。

三、玉种:玉有软硬之分,翡翠、玛瑙等宝石类属硬玉,硬度在摩氏七克以上,其他玉类在三至六克左右。我国产玉地很广,包括东、南、西、北、中。最上等玉材产于昆仑山和阗县,俗称和田玉,尤以“子料”为贵。主产白玉河。子玉的特点,体重比重高,玉质细腻,油性大,易上光。其次是山料(矿产大块)比重轻,不细腻,不易上光,很难形成宝浆。

现代多用山料机器抛光,充当子料。和田玉及其他玉料,以纯为贵。以色彩分类(一黄、二黑、三红、四白、五青、六杂),黄如熟栗、黑如髹漆、红如丹砂、白如羊脂(白玉又分四级)(羊脂玉分一二三级),有纯白、雪白、银白、晶白、藕白、葱白、青白。青玉中以碧玉为珍,西周崇尚青玉,有“周青”之说。

  四、我国玉的主要产地:有和田、蓝田、南阳等。东北辽宁产岫玉,红山文化玉器多岫玉种。云南产菜花玉。除和田玉外其质较软,用硬器均能划刻(俗称吃刀),硬度一般摩氏三克左右。其色彩很杂且不纯,唯河南南阳玉较纯透明度好,但硬度不够。河南南阳还产“独玉”,质地很差。除和田玉外其他杂玉价格均不高。南京产“雨花石”,其中曾出现子玉和宝石。

主产南京首推仪征雨花台,各种色彩均备。实际是美石(水石之类)。笔者下放泗洪时在魏营砂矿中也发现有雨花石,是由于地震等因素,山崩各种石子汇入长江,经几十万年在水中翻滚碾磨,表面光滑闪亮,色彩斑斓可爱,是我国特有的美石。当今有以雨花石为材制作玉件,不可不察。

  五、关于美石为玉说。

在我国史前玉文化中,南方以良渚、北方红山文化玉器为代表最为突出。古代以美石为玉。良渚文化距今5000 8000年左右,地在浙北良渚镇出现而命名。当时玉材以美石、角闪石、蛇纹石、阳起石为主,还发现有青田石、寿山石之类,和田玉种甚少。红山文化玉器以岫玉为主,亦有少量和田玉。近年报道四川成都金沙村遗址还发现有翡翠玉山宗。 #p#分页标题#e#

在史前由于知识没开化、科学不发达,所以玉石不分,对真正的玉还未发现开采无法确认,只能就地取材,南京良渚晚期北阴阳营遗址中,发现有用雨花石粗加工作装饰品(现藏南博),说明古人爱美,充分说明玉石不分。深藏地下数千年一般已发生质的变化(90%%以上全部钙化),有少数“开窗”即没有全部钙化。由于当前古玉已上升到天价,一件红山良渚玉器达数百万元之巨。市场上仿品太多,鉴定要点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主要看玉种、包浆和沁色、刀法纹饰、造型几方面。俗说:远看造型(时代文风),近看玉种,上手看纹饰与刀法。最重要的一点,看玉件表面有无宝光层和结晶闪光点。如果有,多属真品,其次观察其他几个方面。有一方面疑点都应排除真品。

六、关于玉入土后的变化。

玉入土多则数千年,少则数百年不等。入土之玉,宜燥不宜湿。入湿土易烂(钙化)致腐,有的已成为石灰质,其色暗淡无光(无宝光),南方地湿出土古玉多腐烂,且不完整,色泽均不美。三代之玉(夏、商、周)玉器出土很少见,多出中原地区、大西北地区。南方出土玉器,以良渚第一,汉代有之,南北朝时玉亦少见。俗说“六朝无玉”是不切实际的,数量少而已,宁沪地区有出土玉器偶尔可见,色泽鲜亮透明者很少。

  七、玉品(即品质)有好坏之分。

有干、老、鲜、嫩之 分,又有粗、疏、细、腻之别,因出土地区与地方条件之不同而有别。如质地好的美玉,入土千万年之久,虽沁色之厚,而精光内蕴,厚重不迁(精美细腻),一望而知。如质地不佳之玉,不论生熟老嫩,老坑亦一望而知。达到这一眼力必须多实践,多读书。看纹饰要掌握时代文风、玉种造型,刀法更为重要。

八、玉色(以上介绍玉色是大概的分类)。

  所谓玉分新旧,色有九种。1、玄如澄。2、水如碧。3、蓝如靛。4、青如鲜苔。5、绿如翠羽。6、黄如栗肉。7、赤如丹砂。8、紫如凝血。9、黑如墨光。白如割肪。赤白斑花乃玉之本色。以上均为天然之本色。如入土久远可以产生色变即“沁色”。如接触水银、石灰、铜铁、血、朱砂之类等等,产生不同色变,如瓷器之窑变又何止九种,可以说千变万化。

  九、玉皮。

所谓玉皮即天然之玉,山料子料外层之天然色彩,种类繁多。三代之玉(夏、商、周)玉器不论大小玉件均无带玉皮者,因为当时崇尚纯净。春秋战国亦如此,少数带有玉皮,秦汉至六朝亦不多见。隋唐以后玉器常有之,但不以带玉皮为贵。自宋元明清一般把玩玉件专尚玉皮。从出土(千百年)玉器看有带玉皮者,是否是色沁,目前很难审定。我藏有一件战国玉“冲牙”雕工颇精,为白玉质,一面有褐色皮。所以说:不能绝对而言。

  十、玉之出产地:我国产玉地广阔。

但以“叶尔羌”、“和阗”所产为最优品,精光内蕴,体如凝脂,坚洁细腻,厚实温润,这是美玉的标准,佩之养性怡情,有益健康。水中产为“子玉”尤为珍贵,如“宝盖玉”(玉名),另一品种“天智玉”特点入火 不热。传说“殷纣”自焚以五千玉裹其身,他玉均化为石灰,唯天智玉无损。故周武王取而宝之为稀世之珍。关于天智玉是何玉种产何地此谜不得而解。陕西蓝田荆山产蓝田玉,商周即开采,有极美者现已无法采到,因矿已枯竭而不可得。

和阗之河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乌玉河,均产子料,玉质优。2002年中央电视台曾派员前往考察。现产量已很少,美者更少,当前子玉每公斤十六万元。新疆峭壁悬崖亦产玉,昆仑山下各河、青海山南皆产玉,质差比重不够标准。青海山南“阿丹”、“巴勒布”两处所产之玉色同翠石(当前有将此料充当翡翠),“缅滇”所产质似玉,有光浮于外,带石锈者并非沁色。以上俗称“昆仑料”,实为质差之料,不可不察。

  十一、玉件有出土地域之别。

玉出土地以西北陕甘为上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江苏、徐州、扬州、云南、浙江各地均次之。其他省份多为杂玉,质更不如以上各地。古玉出自西北地区为上品,纹理棱角完好无损,因土质燥玉性不变。江北数省土不燥,年久有瘢点之痕。江南各省地湿,出土古玉花纹字迹多漫漶不清晰,且少完整之器,故不以为重。玉出砂土地多瘢痕,碱卤地多腐烂器,河淤地多浮光,山地多干糙,金属矿地受染多不纯,海滩地多混浊,而体无完肤。

  十二、玉受沁之名称(吉祥语)。

1.土无沁色,如传世古质坚硬,有光泽,颇难得;2、出土有土锈“土古”无其他杂色最少见;3、出土玉有三色者、二色者、一色者。一色名纯。二色名黑白分明,又叫天玄地黄(这指黑白二色)。三色为“三光照耀”,又称“三元及第”、“桃园三结义”;4、四色者: 称“四维生辉”,又称“福禄寿喜”;5、五色者称“五星聚魁”,又称“五福呈祥”,行话“清五彩”。有多种沁色者多至十五六种不等,称之为“群仙上寿”、“万福攸同”,行话为混五彩。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