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和犀角雕质稀物贵,动辄就是千元或万元的价格,而近十年来明清犀牛角雕的价格飞涨,每年每季都有刷新犀角雕价格纪录的报道,同时新的仿古犀角雕和冒牌犀角雕亦纷纷出笼,以致充斥市场,蒙蔽了不少收藏爱好者。
其实犀角的特征比较明显,首先是它的造型:犀角底盘的造型为马蹄形,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有一条浅浅的纵向凹槽和一楞凸起的筋脉称之“天沟地岗”。因此,明清时期的犀角雕造型多马蹄形杯,利用天沟作杯的流口,地岗作杯的把柄。
其次,犀角有纹理,即纵向的直丝纹,犹如甘蔗的丝纹,其横向的断面上有一点点的粟米纹,和毛竹节的断面纹一般。
第三,犀角有腥味,尽管明清犀角雕至今已有三五百年的历史,其表皮上的腥味已经挥发,但再将角雕放在毛皮上磨擦仍能闻到一阵类似麻油的香味(腥味),在鉴定分辨犀角时必须将这三条综合有机地联系起来。
犀角雕有新旧之分,犀角亦有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之别,在药用价值上说,据记载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非洲犀牛有两只大角,最大的长度可达80至90厘米,质梗,易裂,半透明;而亚洲犀牛只有一只小角,最大的印度犀其角也仅三十厘米,而最小的印尼苏门塔拉犀,角只有十几至二十厘米,质细性糯。非洲犀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皆在清代中期以后一般由广州进入,就地加工。这也促使非洲犀角的雕刻工厂不断发展,现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所仿器形多佛像、马蹄杯、没乃何,及牌片、挂件、印章等。图为两件将在博海秋拍会现身的明清旧器。
另一类仿犀角的材料取黑水牛角,其鉴别方法是: 水牛角的底盘系扁三角形,与犀角之马蹄形差距很大,且水牛角更没有“天沟地岗”的特征。水牛角的腥味淡而臭,与犀角的类似麻油般香味的腥大相径庭。
水牛角的纹丝细,质韧,受热压后会变形,可加工成多种形状,为了冒充犀角的粗而直的纹丝,作伪者将水牛角雕件,用餐馆里发蹄筋的方法,将其浸发,务使其纹丝变粗,但其横断面上的“粟米纹”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看它的雕工线条,包浆、色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