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春茶、夏春茶与秋茶是普洱茶的重要话题。之前写过这方面的文章,秋茶过一段就要开采了,再加以整理,和大家分享。
一般来说,茶山的春茶价格要高于秋茶一倍,或者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品质上春茶会胜过秋茶一倍或者更高。当然平均来说,春茶的香气和内涵物质会更好,但价格更多的是受过去的传统和“早为贵”的理念影响。
普洱茶重春尖的传统在清代贡茶中已然明显,但这很可能是受内地绿茶评价标准的影响。近几十年的老茶研究发现,从长期角度看,春尖原料并不一定占优,粗老原料对茶气和口感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就春茶和秋茶来说,还要看具体的树种、山场、采摘方式等等。
很多秋茶口感会较春茶偏薄,香气不似春茶高扬。有的人说,秋茶能达到春茶一半就算及格了。但是这样的划分过于简单,会让我们忽略很多有意义的信息。有的秋茶香气未见弱于春茶,而是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茗寿堂的寻梅谷花,春茶的鲜香味的确减弱,但是梅子香转浓,甚至有山楂干的味道,这是秋茶独特的特色。
有的秋茶苦底较春茶明显,这和经夏至秋,茶多酚与咖啡因的含量增加有关。这种会在后面的存储中逐渐转化,所以不必引以为憾。
从口感上来说,秋茶要更柔和一些,所以以“霸气”见长的茶区,秋茶往往和春茶的差距较大。但是有的茶本来层次内涵丰富,秋茶的醇厚可能反而有助于达到口感的平衡。这方面的例子也有不少。总的来说,对一款茶的评价,和评价标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把标准定的过于狭隘,能多方考察一款茶的特色,很多秋茶也会给人惊喜。
秋茶被忽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去考量。经验证明,不少秋茶的转化会比春茶更快,或者说更容易达到醇和浓厚的口感。这和秋茶和春茶的内涵物质的差别有关。茗寿堂白龙须贡为例,八年陈期的秋茶汤色比春茶要深不少。当然春茶还有一些后劲儿没有发力,有些内涵物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但以时间梯度来说,同时存点春茶和秋茶不失为明智之选。
春茶和秋茶的比较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采摘,有经验的茶农可以较好的控制采摘的节点与节奏,是春茶和秋茶都能有比较平衡的品质。而如果采摘时节不当,过度和失度(古树茶往往需要经过多次采摘的)。会对品质造成影响。很多秋茶品质较低和这有直接关系。
秋茶的品质和夏秋季尤其采摘之前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时候过度的雨水或异常的气候会显著的降低秋茶的品质,这也是需要了解的因素。
有的古树一年只采一季春茶,有的采春秋两季,还有的也采一点雨水茶。这个和古树的长势以及周围的环境有关,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采一季的山韵会更好一些,采两季也未必会使茶的品质显著下降,而采摘过于频繁则会有较大影响。在只承包数年古树的生产者那里往往会有采摘过度的情况,而古树的长期拥有者则不会过于短视。
春秋冬夏,四季更替,天地无言,而孕育万物。我们面对古树,不必预设太多的条条框框,单纯以功利之心观察会失去很多乐趣。以真诚心感受自然的造化,四时变幻,无论春秋,皆有所得,就很好。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