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仓,是什么仓?长久以来,普洱茶界把普洱茶的储藏方式人为地分为“干仓”与“湿仓”两种,从茶商到科研工作者千人万口地传诵“干仓”“湿仓”的理念。大家都提这样的概念,但是大家都没有准确的定义,乃至不同人的嘴里,有不同的定义。这又是何其无奈的现实。
当然干仓的理解有些认为是“湿度在80%以下”,有些认为是指“干净的仓”,有些理解是“自然存放就是干仓”,种种概念,种种理解,大家都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市场就越谈越混乱。其实,所谓的干仓湿仓只是“市场概念”,我们很多时候却不由自主把它作为了“仓储标准”,甚至是“制作标准”。
所谓干仓、湿仓,最早是见于95年出版的邓时海著《普洱茶》一书,书中的定义是:湿度大于80%的就是湿仓,反之,就是干仓。但是,仔细探究四大茶区、香港、广东地区的湿度,均大于80%,按照所谓的“干仓”定义,在这些地区都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说,“干仓”是一个在生产地和销售地都不存在的一个“仓”,那么这个干仓到底是什么仓呢?
干仓、湿仓的概念本就是无稽之谈,某些茶商敢如此编造概念,无非是清楚1949年之后,内地有四五十年的普洱茶空白史,绝大部分厂家和内地茶商都不清楚仓储的概念。有些茶书,更是把干仓说发展为“入仓”、“未入仓”等混乱的理论。干仓说的危害比起那些编造年份的“老茶”的危害还要大,因为大家注意的焦点已经异化为“时间”,而不是品质。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