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愿”与“千古意”

2020-04-22 zsdown520  785  收藏  管理
“千古愿”和“千古意”这两幅画是吕凤子先生1945年8月创作的。时日本帝国主义刚投降,国内大规模内战又将发生,人们在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更多地是在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凤先生就是针对这种形势,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使命感出发,立足本职,用笔墨记载这段历史。“千古愿”用写实造型和写意笔墨相谐的笔法剖析了局势,阐述了当局的既定方针和国内态势及人们的心态和期望。“千古意”是紧接着前者画的,阐述了一条千古以来的真理。背离民意就会沦为昙花一现的人物。由于这两幅画是在当局所在地“雾重庆”画的,当局不允许人们公开议论国事,更不允许有损当局的言论存在,故只能用隐晦曲折的形式来表达,但只要根据时代背景和题词,深入思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千古愿”题词“三十四年八月寇降后二日,千古愿凤先生辟山”。全图分上下两部分,上是指上层社会,阐述了当局的既定方针和国内态势。下是指平民百姓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期望。

上部分阐明了三个问题:

一是当局的既定方针,见图正中央坐在山上的—男一女,男的面朝左方,眼睛瞪得要凸出来似的直盯着左方,嘴则张得大大的像一口要吃掉对方似的;左手也直指左方,右手握着手谕在等待时机成熟即下令攻打对方。坐在他身边的女人头插鲜花,双手作包围状在为男的出谋献策,示意要在和平气氛的掩护下一举歼之。从这一男一女在图中坐的位置和表情看,显然是画的蒋委员长和蒋夫人,这就是当局的既定方针。事实上,日本刚投降,当局已调兵遣将向左边(解放区)紧逼,见当局上方向左隐现的吃人野兽和阴影。
二是当局自恃有靠山做后盾。见当局背后坐在山上的肥头大肚,面带狞笑,身披“罗汉”外衣的大汉,这就是当局的靠山——美帝。从图中看两者的关系:1.同坐在—个山头上;2.在攻打左方的问题上,当局在前,靠山在后;3.在当局和靠山之间,作者画了一个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以示这是运输大队,当局可源源不断地从靠山处获得攻打左方的物质。

三是左方(解放区)人民对当局所持的态度。见左方人民的神态,一方面极力克制自己,保持平静状态,因这有利于分清是非,以白天下。另一方面则上上下下都保持高度警惕,见图中上下各有二人,一人在密切注视当局的行动,另一人在聚精会神地收听来自当局的声音,然后再作决策。

上述是日本投降后,国内面临的局势。

下部是阐述人民群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期望。

首先看下方六个罗汉的表情,中间有一人在拍手鼓掌,但面部表情却很平淡,这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是千百万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值得庆贺;但面对现实又高兴不起来。另外三人面对前方,瞻望未来感到茫然。还有两人在低头沉思,在担忧。

再看图中的四个仕女,左边的用手指示意双方,右边的用手臂示意希望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实现祖国的统一。另上下两人手端饭盆,以示民以食为天,希望当局以人民利益为重,引导国家向民主、统一、富强的方向发展。

“千古意”见题词,“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凤先生”“乙酉八月某夜大雷雨,起作斯画,凤先生辟山”。这幅画是受大雷雨闪电的启发而创作的,图中画了一个硕大的从头到脚都已武装,手持利剑,站立在山上的统治者,旁边站着一个身穿长袍的老者即作者自己仰着头对统治者说,大意为,只有得民心者才能流芳千古,推行霸道,背离民意,就会沦为昙花一现的人物,这是一条千古真理。为了突出这思想,作者用黑白分明的光线反差,将闪电一瞬间的景象,描绘得非常逼真,这是一幅警世之作,既有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述两幅画,紧扣时代脉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形写神,以形助神,构思严谨,意境深邃,充分展现出中国画的魅力,尺幅空间用笔墨记载了复杂的社会形态并表达了人民的心声。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这里我们虽不欲自夸我国画人创造的变相还原法和图案化类相法值得怎样称道,但就表现自由和方便来说,确较西方现在通用的写形法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中国画法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版23页。

今年是家父吕凤子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学习他热爱祖国,想人民所想,为人民而画的品质和画风画格,特与胞兄吕去痴商讨,写此文代表家属以怀念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