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代“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黄宾虹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世人皆知黄老精画,通画理,山水多蓄立壑之气;由于老人画名太盛,以至“书被画名”所掩。然世人殊不知黄老画境深,且画款题字更是古劲沉厚,多用宿墨为之,气蕴更具神采,内涵富有金石书卷之气。
黄宾虹(1865年至9155年),原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丞,号村岑,又号大千;别暑予向、虹庐,中年更号宾虹,室名滨虹草堂。安徽歙县潭渡村人,同治四年(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城南的铁岭头,1955年病卒于杭州西湖。
黄宾虹蒙童时,启学于书画家李国柽、陈春帆,开始握管学习书画篆刻,从而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功力。居扬州后,曾访学于安庆籍画家郑珊(雪瑚),行过弟子礼,深受教益。40岁时,寓居沪上,从事新闻教育工作;晚岁居京十年,1948年秋,迁居杭州定居。
先生天资聪慧,最关键的还是他对书画刻苦持久的韧性;其常昼夜苦读诗书画论,若兴起,则逸笔挥翰,精作叠出,多至东方吐白而不晓。
宾老绘画在风格上移转多师,受李流芳、程邃、程正发、髡残、苦瓜和尚诸大师的影响最深,并承传宋元古法,加上以自然为师,故终成为“新安画派”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
这幅大篆联,乃其盛年之作;联曰:“宝击青系系花外集,道经丹鼎画中留”;落:“天都黄宾虹篆”款,钤古玺白文“宾弘”,朱文“原名质”二印。
为什么说该篆联是其盛年之作呢?
首先是这二方罕见的印章,乃为其早期所用之品。“宾弘”印取法秦汉古玺,而于以后的作品中多不用(“原名质”印亦如此)。再则,“天都黄宾虹篆”(天都为黄山名景“天都峰”)楷款,应为其早年书写之体,字中隐显有六朝碑之影痕,如“宾”之宝盖结体。从中可看出,其印多自制,且手法颇古,富有浓郁的金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