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神、物”解析

2020-04-23 zsdown520  834  收藏  管理
内容提要:《越绝书》风胡子云“夫玉亦神物也”,提出了我国史前黄帝之时或其以前玉被崇敬为“神物”。今可解读为:玉是神灵寄托之物体,又是神之享物,也就是巫以玉事神的基本内涵。

玉神物出自《越绝书》中风胡子与楚王的一段对话,即风胡子向楚王讲述兵器演进的历史时,特别地插上这一句,他用心意味深长。现将其全文征引如下:

“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藏,夫神圣主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斫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龙藏。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通平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海,天下通平,治为宫室,岂非圣主之力哉﹖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向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大王有圣德…”越绝卷第十一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 

风胡子阐明以石、玉、铜、铁四种原料制造兵器,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发挥了威力,有着重大的历史功绩。其中“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这一段,清人张宗祥早已支持其论点,指出:“今之论史者,以玉附石…此书赫然昭示明白,可云他书所未有,中史所独详矣”《越绝书》附录 。近二十年来还颇受考古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此,暂且勿论“以玉为兵”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功绩如何,是否有“玉兵时代”或“玉器时代”。仅从中国玉器史研究上也关系到一个原则问题,这就是在中国玉器史上有无“以玉为兵”的时代,或者说出现过玉工具、玉兵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或某地区曾经出现了玉兵器、玉工具的一个特殊时代?这里面有时代与原料两个问题。时间问题也就是黄帝之时与考古学文化相对应要晚于红山文化,而相当于良渚文化时期。红山文化时期堪称玉兵的玉器,以笔者所见,仅有玉斧或玉钺共三件。另,过去称为“玉璧”的内外有刃的圜形器,本为切割器之衍生形,根本不是璧。良渚文化时期玉钺较多,这些玉钺多无使用痕迹,是否是“玉兵”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从上述情况来看,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玉兵”所占比例甚微。另从五十年来出土玉器的总体情况来看,以出土玉工具较多的遗址只有新乐和龙岗寺两处。其相对年代,早于黄帝时代。所以,在考古学上不能为风胡子“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的说法提供证据。 但风胡子所说的“夫玉亦神物也”这一句话确实甚为重要,值得考古界和玉器界的专家、学者们认真对待。我认为允许认识有一个过程,即由浅入深或者由忽视到重视,这也是一个认识规律。几乎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上述过程,概不能游离于认识规律之外,笔者也是如此。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笔者由玉器辨伪鉴定研究走上玉文化玉学研究,在试探构筑玉学理论框架时开始认识到此言的重要意义与理论价值,尤其在思考“玉石分化”基因时确认“石之美”与“玉神物”是两大基因作用的结果。玉之美学和神学两个基因,促成玉石彻底分化。如果仅是因为美丑,致使玉石分化,结果只能将石分为美石和丑石,未必能将玉从石中彻底剥离出来,那么玉亦神物的论点,即玉神物、玉神学确是玉石彻底分化出来的决定性基因。只有玉为巫(图一)看中,拾起来用以事神,使玉与神发生了联系,玉成为神物,有了神秘的神圣内涵之后,玉石分化方出现进一步精确的可能。我们可以认为,此时玉石分化业已完成。玉升华为巫以事神之神物,石仍多用作工具,美石可用于制作装饰品。倘若我们反问石是否是神物﹖也是可以得出肯定答案的。譬如史前出土的石人像可能是祖先神或者其他什么神的载体﹖这种观念由来已久,笔者于1959年去鲁南调查汉画像石时到了滕县农村,在村口往往可见有一巨石耸立,上面拴着红布条,有的还供一釉陶小香炉,这就是巨石崇拜的遗俗。此巨石也就是神灵或精灵,祭祀者可以祛灾获福。它是石之神物,巨石是神灵这一观点起源甚早,流传的时间也很长,但是在“玉亦神物也”的年代里,逐渐掩盖或取代了石神物的观念,而逐渐为唯玉为神的观念统治着我国东北、东南、华北、西北、西南等玉石蕴藏丰富、玉文化高度发达等地区,而无玉矿藏及玉文化极不发育的“黄帝时代”的中原地区当然不可能出现玉亦神物的观念及其相关联的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玉亦神物也”是风胡子在说明玉兵的主要功能之后为特别强调玉为神物时讲的。他提醒楚王不要忽略玉不仅是制造兵器的物质材料,同时它还是“神物”,此句也就是“夫玉亦神物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玉是神物”。在此,笔者试作分析于下:

1、玉

黄帝时期堪与考古学文化相比附的,大体上是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距今6000年一4200年。此期之诸考古学文化出土玉器已由地质矿物学家作了科学检测,大部分是透闪石、阳起石等真玉,少量的假玉有蛇纹石、玛瑙、水晶、石英、玉髓等矿物。透闪石玉简称闪玉或闪石玉。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因其硬度低于翡翠1°,还送给它一个俗名“软玉”,至今此名尚通用于国际矿物学界。闪玉是由透闪石的极细微晶交织而成的致密块体集合体。透闪石是角闪石族矿物中的一种,化学成分为含水钙镁酸盐,化学分子式为Ca2Mg5Si4O1120H 2,硬度为6—6.5,密度2.9—3.5克/厘米。分为白、青白、青、墨、绿、黄等色,呈玻璃光泽、蜡状光泽,半透明至微透明。矿物分布于新疆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青海柴达木格尔木、甘肃祁连县、榆中县、四川汶川、辽宁岫岩县细玉沟、浙江天目山余脉及江苏句容茅山等地。黄帝时期各文化群体所用之玉,均为取自本地所产次生玉料或露出地表的玉矿。此时的闪石玉业已经历了两次筛选,并得公认。至于同出的非闪玉的二氧化硅类矿物都是闪石玉的代用品,也就是辞书中所指的假玉、类玉、似玉等美石。风胡子所说的黄帝时期“以玉为兵”之玉应理解为各地出产的闪玉,也就是广义的真玉。

2、神

古人对神的认识和界定与今人不同,如《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史记》:民无能名曰神。今人释神为“超自然体中的最高者。一般被认为不具物质躯体,但非不具躯体形象;不受自然规律限制,但能对物质世界施加影响,直至主宰物质世界的一定部分或全部。”《宗教词典》神824页 总之,古今人如何认识,但都不能否认神确实存在于非现实世界的神秘权威之中,对人们及其群体有巨大影响力量。因时代不同,神的内涵也不同。黄帝时期的神,因没有文字也不可能有文献记载而不得其详。具体到玉神物之神,是天上的独尊之神﹖还是属于众多物体神的一种﹖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按照西方宗教学的命名即为“物神”,释为“拜物教的崇拜对象。被视为具有神秘能力的物件,可为自然物,也可为人造物。原始宗教最初阶段的观念之一。这时尚未形成同物件明确区分开来的神灵观念,而是把所拜物件本身视为活的、具有意志和能力的东西”《宗教词典》“物神”676—677页 。可是玉神是否有着与其形体分开的内在神灵或精灵呢﹖我认为“玉神”不是拜物教的崇拜对象,而是我国史前的从石神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神灵或精灵,其玉物体与玉的神性是互为表里,是一致的。这仅仅是其一面,另一面很可能是远离玉的另一境界的神,这种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值得重视。

3、物

物,是物质、物体、物件等,容易理解,尽管从不同学科可以对物作出多种解释,但有一点是不可逾越的。这就是物与神的界限是不能混淆的。但两者是可以合而为一的,如玉是神的外壳,神是玉的内核,又有区别,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这就是神物的关系。当然这是一般的普遍的解释。上述字义的解释是为“玉亦神物也”的整个句子作铺垫的。

“玉亦神物也”离开风胡子与楚王的对话中提到的“以玉为兵”这一前提的话,此句即“玉,神物也”,也就是玉是神物,似乎玉与神物之间划一等号。从风胡子的石、玉、铜、铁的四种兵器工具 中不仅玉是神物,但还有别“铁兵之神”的说法,颇有物神的味道。但“玉,神物也”与“铁兵之神”有原则区别的。前者是玉本身就是神物,而铁兵具有神威,但并不等于铁也是神物。只有用铁打造出兵器,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发挥神一般的威力。他否定了楚王提问时主张铁有精神的说法。这也是我们在上面所说的玉不是拜物教的崇拜物的理由之一。

现在的问题,“玉是神物”命题究竟在史前原始宗教领域内作何解释,有何意义呢﹖此中神物的解释和理解是个关键。

所谓“神物”二字或者说是名称或者说是词汇,应当连在一起来探讨,可以作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解释:

1、玉是神灵寄托之物体或外壳。此神灵便是诸神中的最高神灵“威服三军,天下向之,莫敢不服”的及各个角落的诸种物质之神的两种神或称为灵、精灵 而后者是“物神”。崇拜“物神”也可获得幸福免遭凶祸。这就是说玉即是神灵,又是神寄托的一种物体。

2、玉是神之享物,也就是供神灵吃的食物(彩图二)的时候“饭玉”,古人心目中玉是阳精之纯,最能滋补人们健康长寿,吃到足够的主之后还可以升天,它是一种特殊食物,可供有权势的人物食之,死后还要“晗玉”,为他自己的魂魄回到阴宅时食用。“晗玉”起初无定型,或用玉渣,或磨成某种几何形状的玉器图三 。到了西汉“啥玉”便取蝉形,延续至魏晋南北朝。史前人们食果实和肉类方可维持生存和繁衍不致灭亡。神、精灵则要“食玉”方能降福人间保护人们避免灾难。“黄帝乃取蚩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栗精密,浊泽而有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饕。”《山海经》第二西山经·娄山,41页 玉的“天地鬼神,是食是飨”的这一功能非常重要,巫以玉事神可能即萌发自此一功能。

3、玉是通神之神物。玉本身即是神“物神”与“天神” ,又有通灵之气。因而在东北、东南图四 、西北等地史前社会玉有着其他物料所没有的通灵的功能。巫发现它的通灵之气,便攫取用作事神的灵物和圣物。

上述玉神物崇拜,供神享用以及通神的灵物和圣物之总汇就是巫以玉事神的基本内涵。到了文明时代帝王取代巫觋亲自以玉祭祀诸神。嗣后,春秋末年孔子评玉德时所说的“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两点诠释。确是承传远古“玉神物”的神学观而加演绎的儒学见解。至隋唐玉的神圣性及其神秘色彩蒙受来自玉器世俗化、玩赏化及进一步商品化的猛烈冲刷,昔日之绚丽光环渐趋黯淡,玉德也变成文人的口头禅之后,突然冒出来贾宝玉,他从娘胎带来的“命根子”——“通灵宝玉”,确是古老的玉神物说的回光返照,也勾下了重重的一笔句号!

巫所引申创造的玉神物的论点或学说,它不仅赋予以自然生成的玉以神灵,使其从根本上、理念上、实践上等多角度区别于石,使玉跃进神灵世界。从此派生神秘的和现实的双重属性和不同功能,而有别于其他各种自然的物质。使玉除了固有的美学基因外,还获得了人为的神学成分及其神物的法力。如果说玉之美是玉固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成份、显微结构所决定,并经过史前人们的直观和接触而被确认,而玉神物则是我们先民主要是巫为了事神赋予它的人为的后天的原始宗教的神圣基因。当然,美与神两者属性根本不同,但又是互为表里、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以至发展娴熟,终于成为华夏文化的主心骨和中华文明的最低层的一块奠基石。

应用玉神物,即具有神物性的玉制成的各种器物,我们过去习惯地称之为礼器或祭器。当然,从原则与功能上讲也是通得过的并无错误可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承认礼器、祭器的提法有着一定的时代制约,它不是超时代的词汇,用于任何时代的玉器分类都是准确的,相反将其套用于史前事神活动及其享物便是不恰当的。如果准确地说以神物玉所制的事神用的玉器理应称为“玉神器”,而不是文明时代帝王用于祭神的祭器或用于典章活动的礼器。那么,在史前考古学文化墓地或遗址出土了哪些玉神器,它的功能如何﹖应当如何定名﹖这些都是我国史前古玉的社会功能及科学定名的科研工作,至此应当提到日程上来。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