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玉器的特征与特点

2020-04-23 zsdown520  922  收藏  管理
唐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开拓西域,畅通丝绸之路,和田玉料源源内输,玉器制作在秦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出现了新的高峰。玉器与当时其他工艺品一样,渗透着一种青春活力,不论器物大小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出土与传世的玉器皆能证明。

  唐代玉佩饰品豪华尊贵,是等级身份的标志。玉絝带是在鞓(皮革带)上镶嵌玉方形絝与铊尾,絝有金、银、铜、玉之别。等级不同质地也不同。带絝上的絝数量与纹饰也有差异。当时絝带制度是极严格的,以玉絝为最高贵。《新唐书·车服志》载:“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絝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絝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絝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絝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瑜石带,絝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絝七。”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山门口村的唐代窖藏与西郊三桥镇南出土多件玉带絝,为我们了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咸阳北周若干云墓出土一条白玉蹀躞带,由玉扣、玉絝、玉环、玉铊尾、鞓等组成。唐代玉带絝的玉多数来自新疆和田,有的在西域雕刻为成品后送到长安。《旧唐书》卷198记载:“其国出美玉,俗多机巧……贞观六年(632年)遣使献玉带”。又《新唐书》卷221载:“初,德宗(780~805年)即位,遣内给事朱如玉之官西求玉,于于田得圭一、珂佩五、枕一、带絝三百、簪四十……”于田出玉带絝,其中一次多达三百枚,可知所雕的胡人应是当地人物的歌舞形象。

  隋唐时期,达官贵人身着佩玉,尊卑有序。《隋书·礼仪表七》记天子白玉,太子瑜玉,王玄玉,自公以下皆苍玉等。唐代沿用,咸阳底张湾北周王士良与董氏墓出土玉环1件、玉璜2件、玉佩4件、佩饰1件,应是一组玉佩饰,这组玉佩均为扁平片状,有梯形、半月形、云头形等。江西南昌市出土一组南朝时期云头形玉佩,西安市北朝晚期墓出土一组玉佩,它们的造型相似。陕西礼泉县兴隆村唐越王李贞墓出土玉佩6件,2件大,为上窄下宽,上饰云形边,两侧连弧形,底边平直,上有一孔,另一大件作云头形,上下两边各有一也,另外4小件有璜形与云头形,上下两边各一孔,另外4小件有璜形与云头形,为一组佩饰,青玉,光素无纹,与王士良墓出土的玉佩相近似。在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一件白玉嵌金佩饰应为皇家用品,此为片状近三角形,底边平直,顶尖有一小孔,两腰为三连弧形,正面镶勾连云纹金饰,纹饰流畅,金玉辉映,格外耀眼,玉质洁白无瑕,晶莹光润,显得富丽堂皇。唐代出土的玉佩多为光素无纹,说明在春秋战国到汉代极为盛行的佩玉,到唐代已失去它的光辉,正在走下坡路。唐代玉器上的人物、动物、花卉和春秋到秦汉时期盛行玉佩饰纹样大不相同,与宗教色彩艺术也不同。上层社会把人物、仕女、动物、花卉等当作艺术与审美对象,与当时绘画风格相同,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并有新的发展。

  玉质首饰品有钗、簪、手镯等,多为新疆于田玉,温润晶莹,精工细雕。

  玉质实用工艺品在唐代较为盛行,说明玉雕器的使用领域扩大,有玉雕装饰构件、医药用具、梳妆用具、生活饮食器等。

  妇女化妆盒,唐墓常有出土。如海棠形玉粉盒,最长5.5厘米,最宽4厘米,高不到1厘米。有盖,子母扣,盖面隆起,面阴线雕刻花朵与盒形相应,简单爽快,可谓万紫千红玉为先。

  玉饮食器,何家村出土的有刻花白玉羽觞、玛瑙羽觞、镶金牛首玛瑙杯、水晶八瓣花形长杯等。造型奇特,器壁薄,线条流畅,选料精美。

  唐代装饰艺术品有飞禽、走兽、人物等,属佩饰挂件,立体雕刻,体形较小。在雕凿中形象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在雕刻中抓大型,抓主要部位,对细部精雕细凿,动物与人物的刻画是在正确躯体结构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夸张手法。玉雕动物题材广泛,有羊、鹿、犬、猎、马、骆驼等,性格温驯、忠厚,吃苦耐劳,而狮子、虎、怪兽凶猛刚劲,神威有力,气势博大。花草、流云等寓意吉祥。

  唐代社会开放,长安的外国使官、学者、僧侣、商贾与工匠云集,人物形象、题材不同于以前,横扫神秘文化,同时由宫廷迈向社会各阶层。西安地区发现的唐代陵墓、窖藏文物与壁画多皇室家族、重臣、战将之物,为他们服务。五光十色的世俗题材增加,玉雕器上的雕刻纹样也是很好的例证,如成对鸳鸯、双喜牡丹、龙凤起舞、飞天侍女、颗颗石榴、各种舞蹈奏乐等等,具有浓烈的世俗人情味,是雕凿艺术与内容交织在一起的现实美。当时妇女能骑马狩猎,能着男装上街观灯,佩带各式各样玉器。直观所见的唐代绘画与陶俑中的妇女是丰硕盛装,高髻美发,轻纱薄罗,彩色柔丽,露肩裸臂,“游春”、“出行”、“嬉耍”、“揽镜”,悠闲安然,她们头上戴的,身上佩的各种玉饰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唐代艺术构成部分,但又与以后的宋代出现大量复古玉礼器与仿古玉器不同。

  唐代玉器特征呈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它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的。汉代以来那种程式化、图案化纹样,那种古拙遗风均消失了,趋向写实的方向,是一种饱满、健康、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宗教用玉、礼仪用玉大大减少,谷纹、蒲纹、变形云纹、螭纹等基本不见。唐玉纹饰有卷云纹、卷草纹、连珠纹等,动物纹有龙、凤、牛、马、鹿、雁、孔雀、鹤等,有的飞鸟成双成对,植物纹有牡丹、石榴、莲花等,都是来自现实生活。由于与国外文化的交往,吸收外来文化,出现外来的造型与纹饰,促使玉器的发展呈现一个新局面。在品种方面,实用器增多,羽觞、长杯、牛头杯、钵、单柄杯、碗等,实用饰品玉梳子、玉梳背、粉盒等,饰件玉带板、玉钗头镶件、玉镯、玉兽、玉鸟等,还有玉册(上海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均有收藏)。

  在雕刻技艺上吸收当时的雕塑与绘画手法,使用传统的铲地、镂雕与圆雕,大量使用阴刻细线,用阴刻表现细部与绘画线描一样。唐代玉雕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繁密的细线与短阴线表现装饰衣纹、阴阳凹凸面等等。例如白玉胡人舞蹈絝尾,首先是按照人物舞蹈形体“铲”周围的地,由外向里成斜面,具有浮雕感,突出人物,细部都用阴线刻划,绸带用长阴线,表示飘动的轻薄的质感,身体各部位的平行短阴线表示向背阴阳面,长袍下的较长的细阴线可以看出与地圆毯上的短阴线是起装饰作用,从而可以看出阴线的巧妙应用。西安市考古所藏白玉鸳鸯头花饰中的鸳鸯扇起的翅膀,用繁密的细阴线表示羽毛,花叶同样用短阴线刻划,质感强,生动活泼。

  唐代玉器时代特征明显。以龙纹为例,白玉线雕龙纹璧(上博物馆藏、陕西省博物馆藏料龙璧),龙头长双角,张口露牙,嘴角长大(超过眼角),颈后有须,下唇留须,龙身满饰方格形鳞纹,背生火焰状鳍,四肢作腾飞状。鸟纹,短翅,多呈展翅形,翅端向头部扇起,排列整齐阴线表示羽毛,丰满健壮,活泼和谐,生活气息浓郁,与金银器、瓷器、铜器等鸟纹一致。人物形象也是多样的,有西域人,善歌善舞、吹拉弹奏各种乐器,场面欢快;还有骑象人等,构图新颖,刀法娴熟。总之雕刻工艺精巧,注重整体造型的准确,又在细部刻划上下功夫,大中显精神,细中见灵气,具有丰满健壮,雍容大度,浪漫豪放的时代气息。

  在鉴定唐代玉器中,首先要看艺术风格,也就是造型、纹饰与“刀法”,琢磨细致,质感强烈。还要经常看实物,特别是标准器。有的仿品仅仅是形似,而没有唐代风格特征。或者忽略细小部位,看起来有点呆滞。有的细看短阴线是一头略粗,另一端略细,若掉以轻心就要上大当。其次作旧,制假包浆或制残,也要细心观察。有人只注意看包浆,把“包浆”放在首位,这就要上当。我本人的经验是在鉴定中要分主次,主要看特征,以此断定真伪。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