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时期的交颈鸟类佩饰

2020-04-23 zsdown520  2086  收藏  管理
我国的玉器制作到唐代,开始向世俗化方向发展,民间用玉渐多,出现了大量以各种花、鸟、鱼、兽为题材的装饰用玉,它们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头饰;二是各种系佩于身上的佩饰玉;三是带饰及镶嵌用玉等。此类玉器器形较小,但雕琢精美,写实性强,往往带有吉祥寓意。受汉族文化影响,辽、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玉器品种多与唐代相似,较之唐又有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交颈鸟类佩饰质地以玉为主,其他材质还有玛瑙、牙骨等,仅占少数 ,随着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增多,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丰富着我国的古玉装饰文化。

1986年内蒙古哲里木盟辽陈国公主墓出土了大量的佩饰和饰件,质料有玉、琥珀、玛瑙、水晶、珍珠等。玉佩饰有44件七组,多数佩带于公主身上,其中置于公主腹部的两个交颈鸟类佩饰格外引人注目。其一是交颈鸳鸯玉佩图一 ,白玉制成,圆雕,表面有灰白色斑痕,抛光。鸳鸯嘴宽扁,圆眼,体形肥硕,双翅并拢,短尾下垂。两只鸳鸯颈部各斜穿一孔,可以系链。长6、宽2、高2.8厘米。其二为交颈鸿雁玉佩图二 ,白玉制,圆雕,质感细腻,表面光亮。双雁体修长,足曲于腹下。长颈,圆眼,扁喙。刻工细密。惟妙惟肖。双雁颈背间有孔,可以系链。长6.5、宽1.6、高2.5厘米。另外还有一件交颈鸳鸯形琥珀佩饰图三 ,置于尸床的东部。红褐色。鸳鸯交颈而卧。扁嘴,短尾,双翅并拢,足曲于腹下。头部正中有一穿孔。长2.6、宽1.5、高1.6厘米。形制与交颈鸳鸯玉佩基本相同,只是穿孔位于二鸟头部相交的地方,而不是颈部。

金代交颈鸟类佩饰相对辽代而言,出土地点较为广泛,外形尺寸上却小得多。

198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香坊金墓出土了一个牙雕鱼佩饰图四 ,它由四件组成,主件为一个以兽牙双面透雕而成的“鱼戏莲蓬间”的佩饰,呈不规则三角形,其二为两个长方形玉板,各带两个圆形穿孔;其三为两个交颈的小天鹅图五 ,长1.8、宽1.1、高1.2厘米,小天鹅作趴卧状,头彼此放在对方的背上,两颈之间是穿系用的小孔,直径0.3厘米。这个交颈天鹅佩饰,虽不是玉石之物,但它雕琢精巧,造型别致,十分惹人喜爱。

1988年,位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不远的黑龙江省阿城市巨源乡金齐国王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代贵族服饰,男墓主人腰部勒帛右后侧佩带的“金轴环白玉瓜鹅坠系香盒”,是一佩饰组合,由深黄色丝绳将香盒、圆雕白玉雕盘颈对鹅坠、白玉瓜棱坠、金节轴环几部分联系起来,再佩系于男主人的勒帛之上,其中的“圆雕白玉雕盘颈对鹅坠”,即一对呈交颈状的天鹅图六 ,鹅体长2.7厘米,高1.7厘米,整体略呈长方体,两只小鹅交颈而卧,极富情趣。

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掘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沙伊金古城,也有大量的金代玉石佩饰出土,其中七十三号房址出土的玉雕双鹅,就是两个作交颈状的天鹅佩饰,用乳白色石英雕琢而成,两只天鹅紧靠着,浮游在宁静的水面上,它们长颈前伸,头放在彼此的背上,翅膀也是以阴刻的线纹来表现,底呈椭圆形凸起。高1.9厘米,垂直穿过两只天鹅中间的孔眼的直径为0.3厘米,在一只天鹅颈下还有一个钻透的侧孔,直径为0.1厘米。九十三号房址出土的玉雕双鸟图七 ,也是这种交颈状鸟类造型,用象牙色石英雕琢而成,两只鸟为山鹑的造型,并排站着,头彼此搭在对方的背上,喙大张着,翅膀用阴刻线纹来表示,底为椭圆形凸起,高2.4厘米,垂直钻在两只山鹑之间的孔眼直径为0.4厘米。

这些辽金时期的交颈鸟类佩饰,多出土于辽、金的贵族墓葬,属前述的装饰玉中的第二类,是墓主人系佩于身上的佩饰,辽代的交颈鸟类佩饰,比较大,目前仅见于陈国公主墓,它们的穿系孔位于鸟的颈背间,应是单独系佩的佩饰;而金代的交颈鸟类佩饰,比较小,多在2厘米左右,穿系孔呈垂直状,位于两鸟之间,应该是其他组佩饰的辅饰品。

在我国古代的玉佩饰中,鸟类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题材,新石器时代、商周、两汉都有鸟纹的玉器出土,此时玉器上的鸟纹,或简单或夸张或抽象,以传说中的凤鸟纹饰居多。唐宋以后,鸟纹玉器进入鼎盛时期,写实性增强,品类增多,既有夸张的手法,又讲究比例的协调,鸟以长尾类最多,分写实和仿古两种。而以写实手法表现鸟类姿态的交颈玉佩饰,可谓与宋代同时期的辽、金朝玉器所特有,鸟儿成双成对出现,有我国传统的“夫妻白首偕老,永不分离”的寓意,这是受唐宋中原文化影响所致,然而鸟儿们交颈相偎,互相依靠的姿态,在唐、宋的玉器题材中是没有的,你看这些鸟儿,头颈相互缠绕,彼此依偎,似在北方的静静的山林中、湖泊里休憩,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享受着爱情的美好,严寒的气候是抵挡不住它们对生活的渴望的,恰似这两个民族剽悍的性格中带着浪漫柔情的体现,这样的佩饰题材,只有具备游牧、渔猎生活体验的茫茫草原上的契丹族和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族匠人才能够创造出来的,因而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