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玉器以大件玉器、大件玉陈设著称。人言“明玉无大件”,自古而来,玉器皆以小件为盛,蒙元之时,宫廷制造了渎山大玉海(现于北海团城)。明一代不见有大型玉器制造。这一现象的出现,同玉材来源的困难有直接关系,清代和阗玉的大量入进,促进了宫廷玉陈设的发展。大玉瓮、大玉山、大玉瓶等大型玉陈设接连出现.这类作品不仅体积大,且玉质精良,有观赏性。同宫廷建筑相呼应,且陈设效果是小件室内陈设所不能相比的。
1.和阗玉与大玉瓮的制造
蒙元之时制造了闻名于世的渎山大玉海。这是玉器发展史上的壮举。一则改变了传统的用玉观念;一则以此炫耀国力。乾隆读《辍耕录》及《金鳌退食笔记》,知此物沦为西华门外道人贮菜器,颇震惊,以千金得之,设于北海承光殿,异常喜爱,一再题咏。新疆平定后,玉石西来之路贯通.乾隆知和田产大玉,欲造大瓮,与蒙元比高低,“悉有产玉之山孕玉之水,盖水孕者精而山产者钜,因命舆致一山产者为玉瓮较承光殿所没者质美而工精”,但“质美器钜乃过之,虽弗侈言怀畏.而较有无为胜,此吾所以为幸也。”并于庚寅之春与诸翰臣联句(见清高宗《御题文二集》卷十四之<五瓮记>)。上述玉瓮乃乾清宫东暖阁陈设,置于紫檀木座上,内外遍刻词句,并有御制诗文,瓮之内膛略小,使用之时也贮水无多,因而陈设是其主要用途。
宫廷内现存最大玉瓮为乐寿堂南山积翠玉山并立的福海云龙玉瓮。其形巨大,依材势而造就,上部略阔,外雕玉龙,盘旋而凸起,原玉料重约五千斤,玉质青碧而兼有青白,似两色岩浆搅合而成,内膛颇大.取出玉料本应很多,但宫廷遗玉中未见以此种料成器者。可能是利用玉中白色有似古泌之处,拿去仿制古器了。此瓮为和阗玉作品,色泽浑厚占朴。乐寿堂以其室内木装修华丽讲究而占清代宫廷内室华丽之首:有大玉瓮及玉山陈设,瓮内又可贮水,对调节室内气氛及以备不虞都足有儒的。
清宫档案内多有取新疆玉制玉瓮的记载。一些作品已不知流落何方,紫禁城内存瓮除七述2件外,还有2件碧玉作品,一为故93382,碧玉云龙瓮,其形椭圆,宽腹敛口,高27.7厘米,上部一小口,56.8×41厘米。其下有铜座,铜座下又有木座.一为鱼龙式瓮,瓮身呈圆桶状,直璧,外雌鱼龙、人物,作品较大,长90、宽70、高近50厘米,制造规范,需用较大玉料日_进行大量剔除才能制成。
2.和阗玉与宫中陈设的大玉瓶
大型玉瓶足清代宫廷使用的重要陈设。陈设性玉器皿在宋代就已出现。明代主器中瓶、壶、炉等器皿很多,陈设兼实用,但一般都不太大。存清宫遗玉中有相当数量的玉瓶、壶多为仿古样式。同其他时代的仿古玉彝器相比,清宫使用的仿古瓶、壶体积略大,玉质又好,有非常明显的陈设效果。 清宫廷使用的玉陈设中,有很多兼有实用价值的作品,如阔腹的奁盒,簋、炉等,同这些作品相比较,玉瓶应属纯粹的陈设用品。清代宫廷讲究室内陈设金、瓷,漆、珐琅等各类器物中,大件作品不断出现,这些作品的制造材料一般都不成问题,只需解决财力和工艺技术即可。但玉雕大型陈设的出现却要有待于玉材来源的解决。和阗玉的大量人进,为大型玉雕陈设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清宫廷使用的陈设性玉瓶,按其尺寸大小可分为三类。一类为高度在40厘米以上者,为大瓶。一般为仿古样式,无盖。二类为高度超过20厘米而不足40厘米者,多有盖,或仿古,或应时,用玉好,制造精,属宫廷玉器中的精品。再一类属20厘米以下的小瓶,多为实用者。一类大玉瓶在明以前的玉器中未见实物,或有文献谈及。应是清代宫廷使用的高档次特殊陈设品。这类大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宽度较大,近似于扁瓶,但有一定厚度,体积较大而纹饰简单,使用时的陈设效果往往同玉材的优劣关系密切。一种整体呈柱状而腹部凸起,这类瓶的纹饰多为厚雕,且较复杂,横截面或为方形,或为圆形,如故宫收藏的碧玉兽面纹长方瓶。高48、宽23.5、厚15厘米(新7452),瓶口、瓶身截面皆为长方形,瓶腹有浅浮雕兽面纹图案,瓶底阴刻“大清乾隆”仿古款。目前,故宫博物院存有这类清代大玉瓶卜数件,皆为和阗土,这类大瓶的制造足在和阗玉大量贡入宫廷的条件下出现的。由于大瓶的体积较大.表面滑而少起伏,因而对玉材的要求很高,最一般的要求是色泽一致而少绺裂。采玉时遇到的常规情况是:玉材若大则易出现岩层叠压,绺裂与色泽差异很难避免,因而玉瓶越大,玉材越难选择。
传统的观点认为和阗玉分为山料玉及水料玉两种,河捞玉乃山洪将山上之玉带下,儿经碰摔,有绺处已裂断,因而玉料较小,呈子儿状,少绺。山料玉直接采白玉山,料大而多绺,色泽不一致。但清代制造的大玉瓶,无河捞玉之大料可用,只能于山料玉中精选少绺及色泽一致者为之,这样的山料玉本身也是非常难得的。清帝乾隆对这样的山料玉给予了极大的欣赏。故宫博物院藏新7513号大玉瓶,高40.5、宽27、厚14厘米。碧玉,仿古样式,细颈粗腹,截面椭圆形,颈两侧有兽吞式耳,耳下挂活环,瓶腹饰兽面纹,兽面的上、下方各有一周由涡纹及夔纹组成的带状纹,瓶颈刻有乾隆题诗:“山产似水产,今壶法古壶,意存殷传训,制命玉人图,周只长尤突,吴工巧法诬,神魑刻蜿蜒,饕餮义同符。”署“乾隆甲寅御题”并“八徵耄念”“自疆不息”二印。诗中说明此壶用山产玉料制成,赞其玉质与水产玉料相似,并道出玉瓶为苏州制造。由此而知,清代宫廷陈设的大玉瓶,多是用新疆和田山玉料在苏州加工制成的。
3.和阗玉为大玉山的制造提供了条件
玉山是网雕的立体景观,制造时往往依玉材的形状雕作山形。辅以人物、建筑、流水、林、涧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现在发现的早期的此类作品是宋、金时期所制,但作品的体积很小,底面又不平,是嵌于器物上的炉顶。真正意义上的陈设为极少数。玉山的大量出现是在清代。山子是清代宫廷玉陈设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制造山子的玉料常见的有两种:一者玉材本身色泽变化较多,制成器物时不好看,只宜利用颜色变化制成山林景色。一者玉材外形奇特,取材制器则去料若多,有失天趣。清代玉山的大量出现是在和阗玉提供了充足的玉材的条件下完成的。其中最为壮观的是大型玉山的制造。清代宫廷制造了一批大型玉山陈设,以大禹治水玉山最为著名,玉山之料,重万斤,制成后置于铜座上,高逾2米,陈设于珍宝馆内乐寿堂后室。另外还有南山积翠玉山.玉料重约3000斤,现设乐寿堂,会昌九老玉山,高1.45米,关山行旅玉山,高1.3米。玉料重量或可超过千斤。这些作品部是用和阗玉料制造的。玉料属超大型玉材,这类大型玉陈设的制造,在中国玉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嵌玉家具
嵌玉家具在明、清两代十分流行,所嵌玉料、彩石、品种甚杂,尤其是明代作品,带镶嵌者极少,其原因在于可用于镶嵌材料的缺乏,清代宫廷中镶嵌装饰家具出现了多样化倾向,有多种多样的嵌玉桌、凳。床等。乾隆二十四年后,和阗玉的大量供应为嵌玉家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造办处的组织下,制造了一批大型且精致的嵌云家具,典型作品为宝座,屏风,挂屏,座屏等。很多作品上嵌有大面积的方形玉版,玉版透光而不透明,其上浮雕花纹,图案若隐若现,有很好的室内装饰效果,这类嵌大型玉版家具,是清代之前、之后所未见到的,而宫廷家具所嵌玉版,皆以和阗玉制成,是和阗玉的大量贡入,为这类家具的制造提供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