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文化,其时代大体在距今6000年之间。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地区;其年代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大体相当。红山文化除以神庙、女神像的发现轰动考古界之外,另一重要的发现就是大量玉器的出土。红山文化的玉器除少数采集品不明出处外,其余的出土于中小型墓葬中,每墓三至九件不等。以玉为葬,以玉为祭,是红山文化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距今五千年前后由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过渡时期各地文化选址的一个共同的时代特点。玉器出土地点除集中于老哈河、大凌河流域外,西拉木伦河以北的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沁旗等地区也甚多见,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辽宁阜新县胡头沟、凌源县三官甸子、建平县牛河梁、喀左县东山嘴的遗址和墓葬中,也曾先后发掘和采集了大批玉器。由此可见,玉器在红山文化居民的社会体系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红山文化玉器的质料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的峋岩玉,种类较为单一,另有少量的青玉、玉髓、玛瑙和煤玉。
红山文化玉器依造型和题材,分为动物形玉饰和其他佩饰。动物形玉饰为主体,有玉龟、玉鱼、玉鸟、玉龙首横、长望龙、猪龙形玉饰等;其他佩饰包括勾云形玉饰、马蹄形玉箍饰、兽面纹个丫形器、方圆形玉璧、双联或三联玉璧、玉环、玉珠和棒形玉等。未发现琮一类的礼器。红山文化墓葬中的玉器组合,主要为勾云形玉饰、马蹄形玉箍饰、猪龙形饰及龟、鸟等。勾云形玉饰和马蹄形箍置于人体头部或胸部,玉猪龙形饰放在人体腰部,玉鸟置于胸部,可见红山文化玉器大多用于佩饰。器形一般较小,但采用大块面雕刻手法,造型概括、简练、质朴。装饰纹饰简洁、疏朗且多为抽象曰实。一般多着重大块面抛面雕琢均有厚薄变化,常将器物外轮廓琢成符形钝刀状。琢制工艺擅长以磨碾手法制作类似泥塑刮削效果的沟槽,如勾云形玉佩的纹佩压地隐起的阳纹和斜面棱线,如玉龙、玉鸟的装饰有的棱线触之有感,视之不见,说明琢磨很精细。后期才在隐起图实上加刻阴线纹。阴刻线无起上痕迹,入“刀”浅,若联若续,但能出现曲线流畅、转折圆们、直线挺拔的效果。因为大多应用于悬挂、佩戴,几乎所有的器物都琢有孔洞。一般为单面钻孔,两端孔径大小不同,剖面呈倒梯形,欲称马蹄孔,可能出于减少钻孔难度的设想有的孔洞打到一道四地上;有的打在磨薄的平面上。有一定厚度的大型器物则采用双面打孔,孔径两端大,中间小,俗称峰腰眼。有的对穿孔对接有误差,因而孔径有台阶式痕迹。这两种钻孔方式商周时代仍沿用。另有三种穿孔方式为红山文化玉器所特有,一为在一面打两个孔,斜入‘刀’在深处一通,俗称象鼻眼,这种打孔方式唐代以后才又采用;一为在高起的脊棱上斜刀对穿;另一为在先磨出的两道横向沟槽内斜向对穿。这三种穿孔方式可统称为双眼穿洞单面成孔法,是红山文化玉器琢制工艺的独特特征。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究神似和对称,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极具古朴道劲之神韵。
红山文化玉器处于原始玉雕的成熟阶段它源于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兴隆洼文化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勾云形玉饰、猪龙形玉饰等与河南安阳墟商代妇好墓玉器中的同类器形相似,这说明红山文化玉器与商代文化玉器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红山文化某些玉器造型可能具有图腾崇拜的宗教意义。红山文化所分布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一些墓葬就随葬猪骨。这种风俗一方面可能是把猪作为财富的象征另一方面可能是将猪作为图腿崇拜的动物,因此红山玉器中出现大量的猪龙形象的玉饰并不是偶然的,它很可能是红山文化先民们崇拜祭祀的对象。红山文化的玉器颇具神韵到目前为止,已出土数十件之多。其中蚕形玉器被认为与地神有关玉龟被认为是水中之神;玉鸟被认为是凤起源的重要证据;与云形玉器酷似各种神灵的复合体玉箍形器似为神职人员的用具。特别是大型玉猪首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鬃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时代最早的龙形玉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从上述出土的玉器中,我们不难看到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有相当一部分与原始宗教有关至少有一部分我们可以确定为具备了礼器的性质,有的可能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人们所佩带的装饰品,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的礼器。如玉璧是装饰品,但也是祭天的礼器;多处遗址中出土的玉钺,作为随葬品是墓轧人权威身份的象征,但是在祭祀礼仪中,它便成引巫师手中的法器。发现的玉龟、玉鹊、兽形玉和加形玉,都是当时人们信奉的灵物。而巨,尤为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这些玉器的制作已规范化。如在近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分布面上出土的十余件兽形玉,除个别有线条增减外从总体形象到细部处理,竞是惊人的一致,其中7.5厘米,恰似大型玉的一半。造型复杂的勾云形玉佩其基本形态也一致。这说明这类玉器的制作不是随剑为之,而是遵守着严格的规则,受着一定观念形态的制约。因此,我们将包括玉钺、兽形玉饰、玉龙、勾云彩玉佩、玉箍形器在内的红山文化玉器视为早期的玉礼器。
鉴赏知识
神秘的勾云形玉佩
勾云形玉佩是红山玉器中最神秘的一种,其文化内涵至今尚未完全破译。勾云形玉佩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当时图腾崇拜的产物。而那些具有带齿兽面纹的勾云形玉佩,应当是一种动物图腾的图案化和平面型的表现形式。至于通常所见的那种云纹状的勾云形玉佩,也可以看作是龙图腾或鸟图腾的简化和图案化。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种所谓的云纹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花卉图案。这种简化的花卉图案还常常出现在红山文化的彩陶器上,同样可以看成是当时图腾崇拜的标志
漫谈玉器分类
(一)玉器的玉料分类
玉器是由玉石加玉而成的。如今人们可利用的玉材种类众多,人们在利用这些玉石时,对玉石有共同的基本的要求,如美丽、耐久、稀少等,同时在加玉中依材质给定的条件,进行玉器制作。被利用的各种玉材在物化性质、工艺性质、加玉性能、质量等级、具体应用等方面都有不同,有的玉料质地细腻、水头好、颜色鲜艳;有的玉料质地粗糙、水头差、颜色不好;有的玉料易于加玉,有的玉料难于加玉。各种玉石加玉成玉器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可以这么说,有多少种类的玉石,我们就可以分成多少种类的玉器,从大的方面来讲,有翡翠玉器、软玉玉器、独山玉玉器、青金石玉器、绿松石玉器、岫玉玉器、孔雀石玉器、水晶玉器玛瑙玉器、珊瑚玉器等。
(二)玉器的时间分类
中国玉器在数千年历史演变中,其发展既有鼎盛时期,也有低谷时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同时代的玉器在玉材、玉成、出土、加玉工艺、造型、纹饰、艺术风格、用途等方面都深深地烙上了历史的痕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据此可以把中国玉器分成以下类型,即新石器时代玉器,商代玉器,两周玉器,汉代玉器、唐代玉器,宋代玉器,辽、金元时期玉器,明清玉器以及近现代玉器。
(三)玉器的空间分类
中国地大,中国玉器在空间区域上也积累和沉淀着地方文化特色,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特征、如在新石器晚期就有红山文化玉器、良治文化玉器及龙山文化玉器;在辽、金时期有春水玉、秋山玉等北方游猎渔牧民族的特色玉器。
由明清时期发展至今的近现代中国玉器,大体上形成了南、北两大派系。北派以北京为中心,包括长江流域以北的各地玉器厂家、这一派的玉器风格雄浑、厚重。从技术派生沿革来看,诸如天津、锦州、凌源、岫岩、西安、兰州等地,大都受北京玉器业的技术影响,制作用料、技艺风格有相似之处,又因地理位置所致,这一体系被称为北玉。其中京作即北京玉器,依托皇城。其特色是淳朴庄严,风格浑厚,高雅端庄,善用地色,技艺精湛。以上海、扬州为代表的长江以南的玉器制作体系被称为南玉,其造型、纹饰、工艺与北至相比,比较精巧、细腻。其中上海玉器严谨、灵巧、流畅、明丽,作品抒发出海派的清新活设气氛;扬州玉器制作精细,造型秀美,洒脱飘逸,典雅、秀丽、圆润,尤以大型玉器山子为佳,作品洋溢着浓厚的儒雅气息。玉器虽统分南北两派,但其他一些地方的玉器在艺术和工艺上也都强烈地表现出各自的个性。如广州玉器,格调新颖;挖任空技艺,尤以逐琢立体装饰摆件著名,进琢的鱼笼、虾笼、蟹笼、佛塔、玲挑剔透,情趣方战,多层任空玉球精琢纹样,玉球层层皆能转动,技艺精细,风格独特。此外,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南阳玉器、峭岩玉器亦颇有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流动,中国玉器的发展既会体现出地方特色。又会求新变异,融会贯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
(四)玉器的用途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用途的不同来对中国玉器进行分类、中国玉器发展的历史,也是人们用玉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玉器使用的场合也在不断变化、按用途而言,古代玉器可分为玉礼和玉兵器、装饰玉器、随葬玉田、玉实用器皿、玉陈设等几类。这几类玉器,除了玉礼器有极大的稳定性、几千年中品种变化不大外,其他几类玉器都依时代不同而发生品种变化。
玉礼器
即古人在祭可巴、朝车或交聘等礼仪上使用的玉器,可简称为“礼玉”。据《周礼》记载,礼玉是指璧、琮、圭、璋、璜、琥等六种“瑞玉”而言的玉璧:是一种有孔的扁圆形玉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为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也有作为佩玉、馈赠用品或随葬用品使用的。玉环、玉绥也属于璧类玉器。玉璧是最重要的古代玉器,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种类玉器不能比的。
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的粗管形玉器,方体上下发一圆孔,两端孔边有一环状凸起。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也较常见,战国到汉代,田玉球明显减少。其用途主要是作礼器用,也有作为彝良使用的
玉圭:是由原始社会的铲形器发展而来的古峨重要礼器。一般来说长方形片状玉器通称为一,有些圭顶部微隆起。东周以后,方形圭不多见,出现一种一端为长方形状,另一端为玉戈之尖顶状的圭,这种圭为扁长形,顶部凸起尖形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