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进入开放型社会,学习和借鉴域外优秀文化,在玉雕上也体现了典型的异域风情。玉雕以片雕和圆雕为主,圆雕技法前期多为写实,且留有魏晋石刻民间泥塑的遗风,并结合当时的绘画线描手法,强调动物肌肉感、玉质感、远视感,在动物的边缘饰细阴线,但绝不影响整体的肌肉感与目测效果。尾部多为曲线“云尾”,伴有汉代常用的动物尾“竹节纹”的退化现象,更强调动物“爪”、“蹄”写实,且个头硕大,玉质极佳,多数雕动物爬、卧姿态多。如骆驼等。
平面雕刻的技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剔地碾琢,细部加阴线刻纹;一种是阴刻,阴有宽有细,宽的深,可表示枝叶的叠压;细的浅,如花蕾、花蕊。纹饰雕刻主要是阴线刻与浅浮雕两种。阴线刻的特点是用极薄的小圆砣(勾砣)来勾勒,细劲繁密,直线与曲并存。
唐代玉器中飞天是佛教中的人物,玉飞天在为玉器纹饰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玉飞天佩玉为镂雕的较厚玉片,呈半立体形状。脸较胖、较丰腴,鼻、同凸眼为细长形。
粗阴线的出现,来源于因为长年战乱而玉雕技术落后的魏、晋南北朝,而此时沿袭了汉代的风格,却逊于汉代。因而可推断出此时粗阴线是东汉游丝纹的变种,由于技术落后,精细的游丝纹蜕化为粗阴线纹,它落脚深,中间粗直,收砣尖细,线纹走向非常明显,而此时纹饰却成了盛唐玉器的母题主线。
玉带钅夸的碾琢方法是平地起凹,剔地砣出轮阔,使带钅夸表面成为“池面”,面上是平的,而纹饰却有起的效果,一在所雕造型上用勾砣勾勒出造型。如虎形带板,其装饰手法可谓是别具匠心。常见的人、花卉纹外缘都带粗旋纹边框,框内地子内凹,在内凹的地子上用浮突及阴线描绘出人纹、花纹、禽鸟纹等图案,这种砣磨出的纹饰引人注目,具立体浮突效果,使玉雕主题更加突出。
平行阴线纹和网状线阴线纹既有汉魏传统,又受西域文化影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花叶型纹是唐代最典型的纹饰,大花大叶,叶片上常有较细的阴线刻。如绶带鸟平行阴线多用于衣纹、发丝、花叶、羽等;网状阴线纹多用于花蕾、动物的鳞衣等。唐代以前极少有植物纹,花朵纹和花鸟纹的出现反映出大唐盛世人与自然浑然统一的审美情趣。
玉器在图案上不但广泛采用花卉纹,与花卉纹同时流行的还有如意云纹,常饰于人体、花鸟图案。唐代胡人造像面部多为深目大鼻、卷发,是受外来文化影响,具有异国风情。云纹在唐代几乎全变成了卷纹,动物尾部为“云尾”,此时玉器注重线条的运用,用阴刻细线进行构图,线条圆润、流畅,飞动如生,柔中带刚,宛如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