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面饰讲述千载沧桑

2020-04-23 zsdown520  671  收藏  管理
国人尚玉之风沿袭7000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此次翰海10周年秋拍玉器专场,将有一件完整的西汉玉覆面饰参拍,估价为200万至至300万元。此面饰系采用优质新疆和阗青玉所制,由6件不同形状的玉片组成,总高20.6厘米,宽7.9厘米,厚约0.5厘米。面饰的上、中、下各部位均由两块同等器型和纹饰的玉片组成,对合为额头、面颊、腭部。双面均有纹饰,当为大型玉璧改制。面颊部背面取中线原玉璧靠“好”的部位为乳钉纹。腭部背面为蒲纹。正面额头部两玉片底部半圆形依次向左右展开,尾部向上翻卷并各自琢一穿孔,既具装饰性,又可用于穿缀。面颊部两片玉各于上三分之一处阴线刻橄榄形眼及阴线圆睛,犹如双目齐睁。眉部用单线阴刻手法琢出长条叶形眉眶,眶内阴刻纽丝纹状细线以示眉毛。整组6件均有花纹装饰。额头部两块用单、双阴线刻卷云纹、丝束纹。另4块均在中间用两道阴线与素面隔开,以减地隐起法在外边处琢连续的三角形几何纹,内加阴线卷云纹。每片器物边缘分别有几组对穿小孔,以供缀附。

此器造型简括,纹饰精美,尤其是阴刻细线花纹,既具装饰意义,又增添了器物的精致性。玉片器薄如刀,且薄厚均匀,体现西汉时期高超的切割开料工艺。边角的处理,棱角分明,亦似蕴含着一种线的韵律。

光泽处理是琢玉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此器选用的是新疆和阗青玉中的精品,玉质细腻柔润,富有韧性,又不含杂质,经抛光后更显其玉质的晶莹润泽。此面饰从选料、设计,到雕琢工艺的步步到位,实为人翘指,可见当系斯时琢玉高手所为。

面饰为从葬用玉,亦称“玉覆面”、“缀玉面幕”。据文献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大约从文景时期开始,至武帝时期便使用“玉衣”。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见有零散的玉片,却少见玉覆面完整器。至西汉时已被玉衣代替。文献记载,“缀玉面幕”应为玉衣的前身,但在西汉早期墓中也有出土器。如1976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子房山发现的西汉早期墓中,出土有缀玉覆面一套,器面由22块形式各异、大小不等的玉片组成一人面五官,这些玉块大都为旧形拼凑改制,如玉璧、璜、圆形佩等。而此次翰海秋拍推出的这件玉人面饰,从玉质、雕工、到工艺设计的完整性,十分罕见。

山玄玉即是青玉,说明上述覆面玉的主人当系公侯一类的皇亲贵族,佳玉良工,揭示着墓主人生前显赫的身份。改制前的玉璧,亦当系墓主人生前佩用。

此件覆面玉经历了阴阳两世千载岁月的沧桑,也记录着中华民族2000年前的文明史。惜中部左块有一处断痕,然并不影响其完整性,对于研究西汉时期诸方面的历史及琢玉工艺,有着极高的价值,是一件珍贵文物。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