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玉器原料的稀缺和我国先秦时期十分发达的冶炼工业,出现了在剑锋与剑柄之间的剑格常常用铜制品来代替的情况。因此,在玉具剑最为发达的战、汉之际,玉剑格的数量却最为稀少。它的标准造型多为扁长形,横宽立短,宽度比高度长4倍至5倍,在宽的一面中间部分下凹,下边中间出尖。剑格的横断面为菱形,两边薄,中间厚,有上下贯穿的孔。使用的时候,自剑柄套入,置于剑身与剑柄的交界处。
春秋时期的玉剑格十分古朴、厚重,它的外形为椭圆形,表面有纵向凹槽数个,遍体饰勾云纹和几何纹,边角锋利,玻璃光极强。战国时期的玉剑格多为横长矩形,俯视如菱形。有的上角抹圆,晚期逐渐发展为下缘中心向下垂尖的形状,并且一直沿用到汉代。这时期的玉剑格纹饰以谷纹和方折卷云纹为主,偶尔亦有兽面纹的剑格,采用压地隐起的雕刻工艺,十分精美。汉代的玉剑格在战国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造型比战国时期的略高,边角抹圆也更为明显,有的甚至出现了镂空的工艺,这在它的历史上还是前所未见的。汉代玉剑格的纹饰多以兽面纹为主,同时还流行一种高浮雕的蟠螭形象。蟠螭头大而方,身细如绳,呈双“S”形,姿态雄奇,有的尾部另有一小兽,旁边衬以变形云纹;有的则以阴线在中间饰兽面纹,两侧透雕对称相视的凤鸟纹;还有的两面中间均饰兽面纹,旁饰卷云纹,这种纹饰在东汉尤多,但改以阳纹线雕琢,长度多在5厘米至6厘米之间。
笔者收藏有一件明代的仿古剑格,长6.2厘米,高2.6厘米,厚约1.8厘米,整体呈元宝形,正、背面饰有流畅的勾莲云纹,并用阴线琢有外廓一周。上下通穿,孔径小,无实用功能,只作佩挂悬系之用。因入土年久,该器遍体受灰褐色土沁,感觉厚重朴实、苍凝古朴。此玉剑格笔者随身佩挂多年,表面呈油脂状光泽,细腻温润,古意盎然,愈加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