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发现的最早的木雕艺术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呈“T”字形,象手杖柄,柄上刻有横线、斜线和直线。另一件木雕鱼长11厘米、高3.5厘米,很象一条活泼的游鱼,是一件纯供欣赏的艺术品。当时没有金属工具,凭原始的动物骨、齿和硬质的石块来磨刻,制作的艰难程度可以想象。
商周时代,出现殷代王室的“六工”和周代的“八才”,说明木雕已经被纳入国家管理范围。遗留下来的木雕多为礼器,装饰方法已有施漆、镶嵌和雕花等多种。
春秋战国的木雕工艺分成了建筑装饰木雕、木俑、宗教造像、礼祭等不同的木雕行业。盛行漆绘木雕,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战国木雕女俑,俑体以长木削成,形体仅具轮廓大形,面貌、服饰皆为彩绘、鬓发整齐,是代表作品。
汉代墓葬出土了很多动物木雕,如牛、羊、马、狗、猪、鸡、鸭等,另外也有车、马、船、耳环等器物。俑的体态表情生动,有男女侍、人首兽身俑、说唱俑、仪仗俑、武士俑、骑马俑、生肖俑、动物俑、神兽俑、乐俑等。木材易腐烂,汉代以前的木雕流传至今非常不容易。
晋代以后出现木偶,蜚声中外的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隋代至五代时,木雕的佛、菩萨、罗汉等寺院造像最为引人注目。
唐宋以来,越来越多的木雕多用于殿堂楼阁、庙宇民居的建筑装饰。日用品上的雕刻更为丰富多彩。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 。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王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迎。
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归纳起来有四大种类:东阳木雕、东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广东金漆木雕。这四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享誉全国,东阳木雕涎生于宋代的浙江东阳,擅长雕刻,图案优美、结构精巧。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之“雕花之乡”的东阳 地区,竟有十多名工艺师被召进京城,修缮宫殿;乐清黄杨木雕从清代中期起就成为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以雕小型黄杨木陈设品而闻名中外;明初有长乐人孔氏,利用天然疤痕树根进行雕刻,是福建龙眼木雕特有的传统工艺,被世人所重视;广东金漆木雕起源于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贴金,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江苏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严谨的造型和细腻丰富的层次影响海内外,所雕作品如龙舟、楼图、笔筒,如意以及地屏插牌尤具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木雕中的精品。
现在的古玩市场可以看到明清两代的宗教造像,建筑木构件上的木雕装饰,家具的雕刻等等。尤其是清代,木雕技术达到了高峰,许多木雕工艺品作坊还从民间走向官办,并相继形成浙江东阳、乐清、福建福州、莆田、泉州,台湾鹿港、大溪、三义,广东湖州、汕头,山东曲阜、云南剑川、江苏、湖北、上海、四川等许多地方色彩鲜明的民间木雕流派。其中浙江东阳、福建福州、广东潮州被称之为我国木雕三大产地。
东阳木雕起源于唐朝,宋代制作的木雕佛像已有娴熟的技艺。现藏于东阳市文化馆的的一尊的木雕罗汉像,是从倒塌了的北宋建隆二年所建的东阳南寺塔内发掘来出的。明朝东阳木雕已极具艺术风格和装饰特征,从雕刻佛像到亭台、楼阁、住宅、门窗等,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至今部分保存了下来的有明朝永乐年间建造的卢宅“肃雍堂”,它共有完整厅堂9幢、前后厅堂2200余楹、12座骑街牌坊,其中一座牌坊全部采用木结构,瓦檐、斗拱,木雕装饰极为精细,对称典雅。清乾隆时期东阳曾有四百人进京为故宫雕刻宫灯和陈设品。这时东阳木雕也逐渐步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可以看到屏风、壁挂、樟木箱、首饰箱、橱箱、梳妆台、宫灯、火炉凳、家具等。
东阳木雕以樟木为主要材料,除此之外,还有紫椴、银杏、柚木、红木、水曲柳等。樟木材质细密,硬度适中,耐水湿,能避虫柱,为东阳木雕首选用材。东阳木雕注重实用与欣赏相结合,讲究中国画的笔意美,构图布局疏密得体,变化多端。有圆雕、浮雕、全雕、半雕之分。雕刻内容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构图饱满,层次丰富,富有立体感。
福建木雕工艺比较有名。明末清初,长乐人孔氏,曾利用天然疤痕的树根进行雕刻,利用其自然生长形成的各种形状外观,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木雕作品。福建多密林,出产许多珍贵的木材,如红木金钱松、樟木、格木、檀香和尤眼等。福建龙眼木雕大多以圆雕为主。题材多为古典人物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大肚弥勒、普贤、寿星、铁拐李、观音、罗汉、渔翁、达摩等等。龙眼木雕要经过打坯、修光、磨光、漂净、凉干、染色、上漆、擦腊、装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龙眼木雕在明代已发展,清代的龙眼木雕已由福州,扩大到莆田、惠安、泉州等地。龙眼木雕有三大流派,以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流派,多以人物雕刻为主,作品神形兼备。仕女脸部圆润高雅,温柔可人;仙佛形态各异,衣纹飘动有致;武将富有气魄,盔甲花饰变化无穷。以柯庆元为代表的象圆流派,人物动态逼真,讲求面部神韵,衣纹柔软。动物类品种丰富。以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流派,其以漆器、建筑的花饰雕刻为主,擅透雕、薄雕及镶嵌,追求布局和透视,立体感强。刀法灵利,雕镂玲珑剔透。
潮洲木雕在广东东部潮安、潮阳、普宁、饶平、澄海为主要分布地区。作品题材繁多,主要材料为樟木、苦楝、杉木、酸枝、柚木等。雕刻手法大致为浮雕、通雕、圆雕、沉雕四种。作品构图饱满,布局合理,刀法明快。建筑装饰雕刻通常采用杉木,家具器物雕饰则多采有樟木。从雕刻形式上看,最常见的有“黑漆装金”,即先在雕刻物上以黑色的漆料,然后铺上金箔。“五彩装金”,即以大青绿或紫红或粉黄装彩,然后用金色烘托。“本色素雕”,即保持木之本色,不加油漆。潮洲金木雕出现在唐开元年间,唐代建造的潮洲开元寺的半拱即用金漆木雕装饰。到了明代,潮洲人重修开元寺时,建筑物上大量采用金木雕和神龛木雕,此外其禅门、窗棂刻人物花果、飞禽等,随处可见,技艺精湛,木雕“千佛塔”堪称神品。
黄杨木雕始于浙江乐清市,黄杨木雕以圆雕为主,制作过程有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蜡光光、配合底座等。传统黄杨木雕题材是观音、罗汉、八仙等。黄杨木为常绿灌木,生长极慢,有“千年不大黄杨木”说法。所以黄杨木体积较小,很少直径半尺以上。黄杨木的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色彩黄亮,比较珍贵。
江西余江木雕向以取材范围广泛,在明末就已出名,清末制作的佛教雕刻现在赢得了东南亚佛教信徒的青睐。在香港1998年秋季拍卖会上,一件余江佛龛成交价高达32万港币。清代的雕花木箱等在国内拍卖会上也常有不俗的拍绩。
云南剑川有“木雕之乡”之称。剑川木雕具有造型古朴典雅、构图完整、雕刻精细、油漆明亮四大特点。近年剑川木雕出现用大理石作为雕件的装饰。剑川木雕的古旧藏品在收藏市场上受到集藏界的青睐,尤其是明代古典红木精雕门窗。
海南椰雕用椰壳雕刻而成。早在唐代就有椰壳制品风行于世了。古用椰壳雕刻成茶具、酒具等。雕椰的手法大多自然古朴,有平面浮雕、立体浮雕、沉雕,造形大方,图案新颖。
台湾木雕 在台湾鹿港、大溪和三义等县街上到处都是木雕工艺品商店和木雕作坊,尤其是三义县近1公里的街道两旁的木雕商店多达300余家,有“木雕城”之称。
鹿港木雕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题材以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历史故事及佛、神、祖、仙,吉祥图案和文房清供、博古玩赏等等。风格与福建泉州雕刻大致相同。
大溪木雕常利用各类树木的虬根疤节为原料,利用木材本色和天然造型,随形设计,因材施艺,刀工、刀法随意性较强,以天然逼真取胜。 三义木雕在艺术上,有天然、抽象、传统、日本风格等等。其中又以福建木雕风格为主导。因为三义木雕商通常在福建等制成半成品,运至台湾精雕细刻成成品,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