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研究近年来方兴未艾,研究方向已从对玉器的单体鉴赏转为对玉文化的整体探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玉文化的实质和真谛,取得了一大批学术成果。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会长杨伯达教授在参加“中国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
论坛”时,对记者发表了上述谈话。这位81岁的中国玉文化研究权威人士披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光是全国性的大型玉文化研讨会就举办了6次,学者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有价值有意义的争鸣与探索。
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大顺研究员告诉记者,玉器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礼器之一。5000年前的红山先祖在把玉作为王权象征物和通神媒介物的同时,已赋予了玉以道德、价值观念。玉器在中国历代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代有创新,持续不衰,成为中国传统美德的载体和传统价值的体现物。
记者了解到,在23日至25日召开的“中国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上,数十名与会学者提交了自己的学术论文,阐述了一些新颖的学术观点。杨伯达教授指出,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勾云形器是最重要的事神用巫玉,这说明红山文化群体是以崇敬云天为己任,创建了高度发达的东夷玉文化板块,且可能与“黄帝受命有云瑞”“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的记载有密切关联;台湾台南艺术大学黄翠梅教授认为,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的原型可能是猛禽;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雷广臻教授发现,红山文化玉器与黄帝图腾有对应关系,蕴含着龙凤文化信息。